时间: 2025-05-19 05:2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05:27:45
山转江亦转,江行山亦行。
风鬟照玉镜,素练萦青屏。
我本山水客,澹无轩冕情。
尘中悔一来,事外怀孤征。
忽乘沧浪舟,仰高俯深清。
餐翠腹可饱,饮渌身顿轻。
鹧鸪不相识,还作故园声。
山景随着江水转动,江水也随着山体流动。
微风轻拂,映照着玉镜般的水面,白色的水流缠绕着青色的屏幕。
我本是个喜爱山水的客人,心中淡泊,不为权贵所动。
在尘世中我悔恨来到这里,心中却怀有孤独的征途。
忽然乘着沧浪的船,仰望高空,俯视深渊的清澈。
享受着青翠的食物,饮用着清澈的水,身心感到轻松。
然而那鹧鸪却不认识我,依旧发出故乡的声音。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生于江西,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反映个人情感。其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该诗创作于诗人游历之际,借山水景象表达对逸游生活的向往与对尘世名利的淡泊。反映了南宋时期士人的心态,渴望逃避官场纷扰,追求内心宁静。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淡泊。首联“山转江亦转,江行山亦行”以极富动感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流动,暗含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接下来的“风鬟照玉镜,素练萦青屏”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静谧的氛围,仿佛让读者也置身于这幅优美的山水画卷中。
诗人自称“我本山水客”,表明其身份与心态,倾向于隐逸的生活。接下来的“尘中悔一来,事外怀孤征”则透出一丝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反思。最后,诗人乘船出游,享受自然的馈赠,感受到身心的轻松与愉悦。结尾的“鹧鸪不相识,还作故园声”则更增添了故乡的思念与对过往生活的感慨。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山转江亦转,江行山亦行。
描述山与江之间的互动,展现自然的流动性。
风鬟照玉镜,素练萦青屏。
形象地描绘出风中的水面,如同美人的镜子,清澈而美丽。
我本山水客,澹无轩冕情。
表达诗人自我认同,淡泊名利,不追求权势地位。
尘中悔一来,事外怀孤征。
对于世俗生活的反思与悔恨,感到孤独。
忽乘沧浪舟,仰高俯深清。
乘船游览,感受自然的广阔与清澈。
餐翠腹可饱,饮渌身顿轻。
享受自然的美好,身体和精神均感到轻松。
鹧鸪不相识,还作故园声。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尽管鹧鸪不识他,却依旧发出熟悉的声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追求自然、淡泊名利、思念故乡。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诗中提到的“风鬟”是指什么?
A. 风吹动的花
B. 风吹动的长发
C. 风吹动的树叶
D. 风吹动的帆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什么?
A. 渴望
B. 淡泊
C. 追求
D. 忽视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动物是什么?
A. 鸳鸯
B. 鹧鸪
C. 雀鸟
D. 孔雀
答案:
杨万里《过摩舍那滩石峰下》 vs 王维《山居秋暝》
两首诗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杨万里的诗更强调个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而王维则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山水的宁静之美。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