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3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35:05
乐岁何尝饱,春阴忽又晴。一之其可再,四者每难并。
丰收的年头,哪曾有过饱满的果实,春天的阴云忽然又变得晴朗。只有一件事情是可以再来,而四件事情却总是难以齐全。
此诗中提到的“乐岁”及“春阴”,反映了自然环境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诗人以此表达对气候变化的不安与无奈。春天本应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天候的变化使得收成变得不确定,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慨。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士杰,号简斋,南宋著名的词人、诗人。他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其诗风清新、自然,常用生动的意象表达深刻的情感。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时期,诗人可能因天气变化而感受到的焦虑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与脆弱。
《春旱忽两五绝》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春季气候变化的无奈与对丰收的渴望。首句“乐岁何尝饱”,直接点明了丰收年岁并不常有,反映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不易。紧接着,诗人提到“春阴忽又晴”,春天的阳光与阴云交替,暗示着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变数。最后一句“一之其可再,四者每难并”,则强调了在生活中,虽然有些事情可以再来,但大多数的事情却难以同时得到,呈现出一种无奈的心态。
整首诗虽然短小,却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折射出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敏感。诗人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令人深思。诗中蕴含着对丰收的渴望,也隐含了对命运的感慨,展现了刘克庄在自然与人文之间的深刻理解,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探讨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表现了对丰收的渴望和对气候变化的无奈,反映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
诗中提到的“乐岁”指什么?
“春阴忽又晴”表达了什么情感?
“一之其可再,四者每难并”中的“一”象征什么?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刘克庄的《春旱》更注重对气候变化的细腻描写,前者关注国家命运,后者则着眼于个人的生存与心情,展现了不同的诗人视角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