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陪友人中秋夕赏月》

时间: 2025-04-27 11:11:25

诗句

海雾看如洗,秋阳望却昏。

光明疑不夜,清莹欲无坤。

扫掠风前坐,留连露下尊。

苦吟应到晓,况有我思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11:25

原文展示:

王安石的《陪友人中秋夕赏月》

海雾看如洗,秋阳望却昏。
光明疑不夜,清莹欲无坤。
扫掠风前坐,留连露下尊。
苦吟应到晓,况有我思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海面上雾气弥漫,清澈的月光与昏暗的秋阳形成对比,似乎夜晚并不完全黑暗,月光明亮而清澈,仿佛没有阴影。诗人坐在微风中,沉醉于酒杯之下,直到东方的晨光逼近,思绪依然在心中徘徊,难以散去。

注释:

  • 海雾:指海面上弥漫的雾气,象征迷离与模糊的景象。
  • 秋阳:秋天的阳光,给人一种温暖而淡淡的感觉。
  • 光明:月光明亮,给人以安宁和美好的感受。
  • 清莹:形容月光清澈而亮丽。
  • 扫掠:指微风轻轻掠过。
  • 露下尊:指在露水下喝酒,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 苦吟:沉思吟咏,表达诗人对人生和情感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倡导新法,进行政治改革,致力于国家的富强和民众的福祉。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融入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中秋之夜,正值秋季,月明之时,适合与友人共饮赏月。王安石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陪友人中秋夕赏月》是一首典型的中秋诗,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景。开头两句“海雾看如洗,秋阳望却昏”就展现了一幅朦胧而清新的画面。海上雾气弥漫,仿佛刚刚被洗净,阳光的余晖也显得有些昏暗,这种对比不仅渲染了秋天的气氛,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孤独。

接下来的“光明疑不夜,清莹欲无坤”则通过月光的描绘,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明亮的月光似乎让夜晚变得不再黑暗,而清澈的光辉则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这种意象让人感到诗人对月光的赞美与向往,月亮不仅是自然的景象,更是情感的寄托。

“扫掠风前坐,留连露下尊”中,诗人写到自己在微风中坐着,饮酒赏月,描绘了一种惬意的生活情景。然而,最后两句“苦吟应到晓,况有我思存”则让人意识到,尽管外在环境美好,内心的苦闷与思绪却难以平息。诗人在这宁静的夜晚,思考着人生,感慨着情感的复杂,形成了对比鲜明的情感张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浓厚的哲理性与感性,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海雾看如洗:描绘海面上的雾气,清晨的雾气似乎刚刚被洗净,给人一种清新感。
  2. 秋阳望却昏:秋天的阳光透过雾气,却显得有些暗淡。
  3. 光明疑不夜:明亮的月光使得夜晚似乎没有那么黑暗,传达出一种温暖与安宁的感觉。
  4. 清莹欲无坤:清澈的月光让人感到仿佛没有阴影,象征着纯净与美好。
  5. 扫掠风前坐:诗人坐在微风中,感受着自然的轻柔。
  6. 留连露下尊:在露水下,诗人沉浸在酒杯中,流连忘返。
  7. 苦吟应到晓:夜晚的沉思与吟咏,直到清晨来临。
  8. 况有我思存:尽管外在环境美好,内心的思绪却难以平息。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海雾看如洗”,将雾气比作刚刚洗净,强化了清新感。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月光描绘得如同有生命般,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中秋的景致与诗人内心的思索,传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现了孤独与希望交织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海雾:象征神秘与模糊,营造出一种超现实的氛围。
  2. 秋阳:代表温暖与希望,尽管存在昏暗的一面。
  3. 光明:象征着美好与宁静。
  4. 清莹:代表纯净的情感与心境。
  5. 露下尊:象征着惬意与享受,表现出诗人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生活在哪个时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光明疑不夜”表达了什么意象? A. 夜晚的黑暗
    B. 月光的明亮
    C. 太阳的光辉
    D. 星星的闪烁

  3. 诗人对友人的思念通过哪些意象表现?
    A. 秋阳
    B. 海雾
    C. 清莹的月光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陪友人中秋夕赏月》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和对家乡的思念。然而,王安石的诗更侧重于与友人共赏美景的情境,而李白的诗则体现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审美取向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1. 《王安石诗集》
  2. 《宋代文学概论》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的学习和分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王安石的《陪友人中秋夕赏月》。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酬安之谢药栽二章 用前韵再呈 又和董氏东园桧屏石床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 又云新铸釜斛与今太府寺尺及权衡若合符契复次前韵 招子骏尧夫 次韵和邻几九月五夜直 伫月亭 和利州鲜于转运 次韵和吴冲卿秋意四首·偏眠船舷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绞丝旁的字 好力寳 鱼字旁的字 赤字旁的字 怨府祸梯 泰山可倚 口字旁的字 一再则宥,三则不赦 脱售 卤字旁的字 一鸣惊人 区区小事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龙涎香 儿女之态 玉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