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3:54
原文展示:
衅隙不在大,巫臣图夏姬。百端终困楚,吴子会黄池。怨有大于此,居高易逢危。何言戒困兽,无易箦中尸。
白话文翻译:
小的矛盾不必放大,巫臣曾图谋夏姬。千方百计最终困于楚国,吴子在黄池相会。怨恨有比这更大的,居高位容易遇到危险。为何要说警惕被困的野兽,不要轻易移动席子下的尸体。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是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风格质朴自然。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权力斗争和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张耒在观察历史事件和人物时,对权力斗争和人性弱点有所感悟而作。诗中通过巫臣和吴子的典故,警示人们权力的高位容易带来危险,以及人性中的贪婪和怨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历史典故,展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诗中“衅隙不在大”一句,提醒人们不要小题大做,而“巫臣图夏姬”和“吴子会黄池”则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揭示了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和危险性。最后两句“怨有大于此,居高易逢危”和“何言戒困兽,无易箦中尸”则进一步强调了居高位的危险性和人性的贪婪。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是对人性弱点和权力斗争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权力斗争和人性的弱点。通过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诗人揭示了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和危险性,以及人性中的贪婪和怨恨。诗中警示人们居高位的危险性,以及人性中的贪婪和怨恨,是对人性弱点和权力斗争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巫臣”是谁? A. 春秋时期楚国大夫 B. 春秋时期吴国大夫 C.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D.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诗中提到的“夏姬”是谁? A. 春秋时期的美女 B. 春秋时期的政治家 C. 春秋时期的军事家 D. 春秋时期的文学家
诗中提到的“吴子”是谁? A. 吴国的君主 B. 吴国的将军 C. 吴国的宰相 D. 吴国的文人
诗中提到的“黄池”是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书名 D. 武器名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