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7:5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7:55:32
春愁几许,似春云蔼蔼,连空无数。
眉尖偏易得,没个因由分付。
杨柳烟浓,海棠花暗,绿涨墙头路。
小楼应是,有人和泪凝伫。
长记宝轴妆成,鸳鸯绣懒,轻笑歌金缕。
香雪精神依旧否,风月谁怜虚度。
带减衣宽,十分憔悴,两下平分取。
黄昏可更,子规声碎烟坞。
春天的愁绪有多少呢?就像那笼罩天空的春云,连绵无尽。
眉头间的烦恼总是容易显露,却无由说出原因。
杨柳的烟雾浓密,海棠花的颜色暗淡,绿意在墙头小路上蔓延。
小楼里应该有一个人,泪水凝聚,静静伫立。
我常记得那精美的扇子妆成,鸳鸯绣图懒散,轻声笑着唱着金缕歌。
香雪的精神依旧吗?风月之下,谁在怜惜这虚度的时光?
衣衫宽大,愈显憔悴,彼此都在分担这份忧愁。
黄昏时分,子规的啼声在烟雾缭绕的河湾中断断续续。
黄机,南宋时期的词人,字之华,号静斋,出生于诗词兴盛的年代。他的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擅长描绘春愁、离别等主题。
《酹江月》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动乱之时,诗人通过描写春日的愁苦,反映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时局的深思。
《酹江月》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愁绪,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开头的“春愁几许”便引入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紧接着“似春云蔼蔼”让人感受到一种如梦如幻的朦胧景象,仿佛春天的云彩与诗人的愁绪交织在一起。随着诗句的推进,意象不断丰富,杨柳、海棠、墙头的绿意,都在描绘着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孤寂。
诗中“小楼应是,有人和泪凝伫”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令人感受到那份无奈与悲伤。黄机用“香雪精神依旧否”一语,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最后的“黄昏可更,子规声碎烟坞”,则将整首诗的情感从春天的愁苦带入了黄昏的孤独,子规鸟的啼叫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愁思,整个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哀伤与思绪。
整首诗歌围绕着春日的愁苦,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与无奈。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在诉说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忧伤,深刻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春愁几许”中的“愁”指的是什么?
a. 快乐
b. 忧伤
c. 激动
诗中提到的“杨柳”象征什么?
a. 思念与柔情
b. 刚强与勇气
c. 绝望与悲伤
“香雪精神依旧否”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追忆?
a. 过去的美好时光
b. 未来的希望
c. 眼前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