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3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32:07
水调歌头(次下洞流杯亭作)
作者:黄机 〔宋代〕
金篆锁岩穴,玉斧凿山湫。
飞泉溅沫无数,六月自生秋。
天矫长松千岁,上有冷然天籁,
清响眇难收。亭屋创新观,
客鞅棹还留。推名利,付飘瓦,
寄虚舟。蒸羔酿秫,醅瓮戢戢蚁花浮。
唤取能歌能舞,乘兴携将高处,
杯酌荐昆球。径醉双股直,
白眼视庸流。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色:金色的篆文锁住了岩石的洞穴,玉制的斧头凿出了山间的溪流。飞溅的泉水,形成了无数的水花,六月的天气中却有秋天的气息。天上的古松已经生长了千年,松树上方传来清幽的天籁之声,那清脆的声音难以捕捉。亭子新建,客人们停桨还留。把名利抛弃,随风而去,寄托于那虚无的船只。蒸熟的羔羊,酿成的美酒,酒瓮中悠然漂浮着花的香气。呼唤会唱歌会跳舞的人,兴致勃勃地带到高处,举杯畅饮,敬献昆仑的美酒。醉意直冲双腿,俯视庸俗的世人。
作者介绍:黄机,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诗风清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情感。他的作品往往蕴含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黄机游览流杯亭时,诗人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名利的看淡。
《水调歌头(次下洞流杯亭作)》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生哲思的诗篇。诗人通过清新的自然景色,表现出一种超脱于世俗名利的态度。开篇以“金篆锁岩穴,玉斧凿山湫”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带给读者一种视觉上的享受。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逐渐引入对名利的反思,表达出对世俗的厌倦和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
诗中有着深厚的哲学思考,特别是“推名利,付飘瓦,寄虚舟”一句,极具启发性,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悟。接着,诗人通过描绘饮酒作乐的情景,传达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白眼视庸流”,则是对平庸生活的轻蔑,展现了诗人寻求精神自由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在意象上和情感上都非常丰富,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统一。诗人的情感在大自然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深刻,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名利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传达出一种清新、洒脱的生活理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金篆锁岩穴”主要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自然的美丽
C) 历史的遗迹
“推名利,付飘瓦”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追求名利
B) 放弃世俗
C) 对金钱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昆球”指代什么?
A) 一种醉酒
B) 高远的境界
C) 珍贵的美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