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千秋岁》

时间: 2025-05-13 17:11:29

诗句

莺啼晴昼,南国春如绣。

飞絮眼,凭阑袖。

日长花片落,睡起眉山斗。

无个事,沈烟一缕腾金兽。

千里空回首。

两地厌厌瘦。

春去也,归来否。

五更楼外月,双燕门前柳。

人不见,秋千院落清明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7:11:29

原文展示

千秋岁
莺啼晴昼,南国春如绣。
飞絮眼,凭阑袖。
日长花片落,睡起眉山斗。
无个事,沈烟一缕腾金兽。
千里空回首。
两地厌厌瘦。
春去也,归来否。
五更楼外月,双燕门前柳。
人不见,秋千院落清明后。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南国,莺声啼鸣,阳光明媚的日子如同绣品般美丽。
飞舞的柳絮在眼前,凭栏而立,轻轻拂动着衣袖。
随着日子渐长,花瓣纷纷落下,醒来时只觉眉山高耸。
无事可做,烟雾缭绕,仿佛腾起金色的兽影。
千里之外,空自回首,
两地的思念愈发消瘦。
春天已经离去,归来的人又能否?
五更时分,楼外月光明亮,
双燕在门前的柳树上飞舞。
人影不见,秋千在院落中,清明之后显得格外寂静。


注释

  • 莺啼:黄莺的鸣叫,象征春天的到来。
  • 凭阑袖:依靠在栏杆上,轻轻拂动衣袖,传达一种闲适的状态。
  • 沈烟:浓重的烟雾,可能指春天的晨雾或思绪的迷蒙。
  • 金兽:可能是指流云或在阳光下的光影幻象。
  • 清明:指清明节,春季的节气,象征着春天的末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闻礼,宋代著名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词风婉约,情感细腻,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春季,表现了对春天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惆怅,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思念。


诗歌鉴赏

《千秋岁》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春天的美丽和转瞬即逝的感慨。首句“莺啼晴昼,南国春如绣”,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繁华。诗人用“飞絮”与“凭阑袖”的细节,传达了春日的温暖与轻柔,在闲适的环境中,诗人感受着春的韵味。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的情感逐渐沉重,尤其“春去也,归来否”一语,流露出对逝去春光的无限惋惜与无奈。诗的后半部分,意象转向秋千与月光,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传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莺啼晴昼”:春天的阳光明媚,莺鸟的歌声伴随而来。
    • “南国春如绣”:南方的春天如同精美的绣品,生机盎然。
    • “日长花片落”:随着日子变长,花瓣开始凋零,暗示春天的结束。
    • “无个事,沈烟一缕腾金兽”:在无所事事的状态下,内心的思绪如烟雾般缭绕。
  • 修辞手法

    • 比喻:“春如绣”将春天比作绣品,形象生动。
    • 拟人:“莺啼”赋予鸟类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千里空回首,两地厌厌瘦”,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


意象分析

  • :象征春天的生机和美好。
  • 飞絮:象征春天的温柔与飘渺。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念,常常出现在夜晚的沉思中。
  • 秋千:象征无奈的时光流逝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莺啼”指的是哪种鸟的鸣叫?
    A. 燕子
    B. 黄莺
    C. 知了

  2. “日长花片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惋惜
    C. 愤怒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春天的珍惜与对时光的惋惜
    B. 对秋天的期待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杨柳枝》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写了春天的美丽与离愁,但更加侧重于个人的情感表达和细腻的内心活动。赵闻礼的《千秋岁》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出了一种更为广泛的时光流逝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书籍,探讨宋代诗词风格与意象分析。

相关查询

踏莎行 其三 送子苾入陕 踏莎行 春闺 踏莎行 踏莎行 柳花 踏莎行 其三 踏莎行(题草窗十拟后) 踏莎行 踏莎行 踏莎行·似水柔情 踏莎行 其四 和寂园老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画地刻木 左传 玉石俱烬 豆字旁的字 推穷 廾字旁的字 帮衬 不相违背 殆无虚日 大喊大吼 攴字旁的字 退茹 包含杜的词语有哪些 云岩 玄字旁的字 包含国的词语有哪些 鼻字旁的字 包含砸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