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9:23
踏莎行
袁克文 〔清代〕
如我昏沈,匪伊朝夕,
寸心终古无人识。
灵犀一点有时通,
除非马角乌头白。
长夜漫漫,空房寂寂,
香篝前度烧安息。
罗帏直入月无猜,
瓶花开落谁怜惜?
我如同在昏沉中,与你朝夕相对,但我的心意终古无人能够理解。偶尔有一点灵犀相通,除非像马的角和乌头花那样白。
漫漫长夜,空房寂寂,香篝前烧着的蜡烛让我安息。罗帏直入月光,心中无猜;瓶中的花开落,有谁来怜惜?
作者介绍: 袁克文,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清丽,情感细腻,常以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为主题。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时代,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诗中反映了内心孤独与对情感的渴望。
《踏莎行》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开篇以“如我昏沈”引入,直接表露出诗人情绪的压抑与对情感的渴求。诗中反复强调的“无人识”让人感受到孤独,尽管与他人朝夕相对,但心灵深处的真情却无人能懂。
“灵犀一点有时通”则暗示了人与人之间微弱而珍贵的心灵契合,尽管这种契合如同“马角乌头白”般稀有,仍然是对情感的一种渴望与期待。接下来的描写则将情感从内心转向外界,长夜的寂静与空房的孤独形成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思。
最后两句通过对月光和花落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感慨。整首诗在沉重的情感中又透出一种淡淡的哲思,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孤独与渴望理解的情感,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隔阂与生命的无常。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如我昏沈”中的“昏沈”是什么意思?
A. 明亮 B. 低迷 C. 快乐
答案: B
诗中“灵犀一点有时通”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孤独的接受 B. 对心灵相通的渴望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B
诗人用什么比喻描述心灵沟通的稀有?
A. 星星 B. 马角乌头白 C. 月光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踏莎行》与李白《月下独酌》均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情感的渴望。李白的诗中通过月亮引发思乡情绪,而袁克文则是通过心灵的孤独与无奈抒发情感,虽表现形式不同,但都蕴含了对生命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