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1:1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1:15:35
千秋岁
作者: 李之仪 〔宋代〕
休嗟磨折。看取罗巾血。
殷勤且话经年别。庭花番怅望,檐雨同呜咽。
明半灭。灯光夜夜多如月。
无复伤离缺。共保冰霜洁。
不断梦,从今歇。收回书上絮,解尽眉头结。
犹未绝。金徽泛处应能雪。
不必再为离别而叹息,看那罗巾上渗出的血色。
殷勤地聊起往年的分离,庭前花朵凋零,檐下雨声如同啜泣。
明亮的灯光渐渐暗淡,夜夜如同明月般的灯光多得数不胜数。
再也没有离别的伤感,愿我们共同保持这份冰清玉洁。
不断的梦,从今开始休息,收回书信上的絮语,解开心头的烦结。
虽然梦未曾断绝,金徽的光辉映照之处,应该能如雪般洁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之仪,南宋诗人,以词作著称,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思乡和离别的情感。其作品多集中于抒情和描绘自然景色,具有较强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
《千秋岁》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许多士人因战乱离乡,思念故乡和亲友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千秋岁》是一首充满离愁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往年分离的深切怀念。开篇即以“休嗟磨折”引入,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叹息,紧接着“看取罗巾血”则通过形象的比喻,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情感。庭前的花朵与檐下的雨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与人心的孤寂。
随着诗意的推进,诗人逐渐从对过去的回忆中走出,提到“灯光夜夜多如月”,暗示着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生活的坚持。最后几句表现了诗人对爱情和情感的坚守,虽然梦未绝,但愿将烦恼解开,保持心灵的洁净。
整首词通过意象的变化,展现了由悲伤到释然的情感历程,既有对过去的眷恋,又有对未来的期许,充满了诗人的智慧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以离愁为主题,表达了对过去的思念与对未来的希望,反映了诗人细腻而深刻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罗巾”在诗中指代什么?
A. 头巾
B. 书信
C. 花瓣
诗中“庭花番怅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失落
C. 希望
“灯光夜夜多如月”意味着什么?
A. 灯光逐渐明亮
B. 夜晚灯光如同明月般明亮
C. 灯光消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之仪的《千秋岁》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涉及离愁和思念的主题,但李之仪侧重于对过往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着重于内心的细腻情感,表现出女性的柔情与细腻。两者在风格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