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3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31:06
古瓦颓垣迹已陈,孤猿别鹤自哀吟。
可怜丛桂烟芜没,惟有一池春水深。
秀木千章新过雨,寒山一带暮伤心。
清风明月时来此,梦断云飞何处寻。
古老的瓦片和破败的墙垣已经显现出岁月的痕迹,孤独的猿猴和离去的仙鹤在这里哀伤地吟唱。可怜那丛桂花被烟雾和杂草掩埋,唯有这一池春水依然深邃。秀美的树木在新雨后显得格外苍翠,寒山一带的暮色令人感到伤心。清风明月时常来此,让我在这里沉思,然而梦境已断,随云飞散无处可寻。
吴儆,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深受文化熏陶。他的作品常以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及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作于吴儆在其太叔祖教授读书之所,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以及对自然的感悟。诗中描绘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过丛桂堂太叔祖教授读书之所》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作品,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往昔岁月的惋惜与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开头两句,诗人通过“古瓦颓垣”与“孤猿别鹤”的对比,突出了环境的荒凉与内心的孤寂,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接下来的“可怜丛桂烟芜没,惟有一池春水深”,则通过桂花的隐没与春水的深邃,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诗中“秀木千章新过雨,寒山一带暮伤心”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忧伤,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纠葛。最后两句“清风明月时来此,梦断云飞何处寻”则是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诗人仿佛在寻求一种心灵的慰藉,却又无奈地发现梦已破碎,难以追寻。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反映了孤独与思索的情感基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孤猿别鹤”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诗中的“丛桂”被哪些事物掩埋?
a) 雨水
b) 烟雾与杂草
c) 石头
“清风明月时来此”中的“时”字有何作用?
a) 表示频率
b) 表示时间的流逝
c) 表示季节的变化
答案: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吴儆的作品更多地着眼于环境的描写与情感的内省,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宣泄与自然的融汇。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