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2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7:17
水退
作者:苏寿元 〔宋代〕
转眼江流已昨非,
便随鸥鹭省渔砚。
飞花无复浪千顷,
倒影依然山四周。
不向静中观物理,
更于何处觅天机。
兴来倚杖斜阳外,
弄篇潺湲未肯归。
水退了,转眼间江水已不同往昔,就像随鸥鹭而去的渔砚一样。飞舞的花瓣不再在千顷波浪中飘荡,水面的倒影依旧映照着四周的山峦。在这静谧的环境中,我又能在哪里寻找宇宙的奥秘呢?兴致来了,我倚着拐杖站在斜阳之外,写下潺湲的诗篇,依然不愿离去。
苏寿元,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思考。
《水退》创作于一个宁静的时刻,诗人目睹江水退去后的景象,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表达对自然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
《水退》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水退后的景象,反映了时光的无情与自然的恒常。诗中“转眼江流已昨非”一句,开篇即以时间的流逝引入,营造出一种淡淡的伤感与哲思。接下来的“便随鸥鹭省渔砚”,则通过自然界的元素,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飞花无复浪千顷”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春花飞舞的场景,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美丽。而“倒影依然山四周”则通过水面的倒影传达出一种静谧与永恒的感觉,仿佛在提醒人们尽管时光流逝,自然的美景依旧如故。
诗人通过“更于何处觅天机”的疑问,表达了对生命与宇宙奥秘的思考,暗示在静谧中更能感悟到深邃的道理。最后“兴来倚杖斜阳外,弄篇潺湲未肯归”,表明诗人虽感时光流逝,但仍愿在自然中寻求灵感与创作的快乐,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充满了哲理与诗意。
整首诗表现了在自然景观中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奥秘的探求,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水退》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飞花”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生命的短暂
C. 时间的流逝
D. 诗人的思考
“不向静中观物理”中的“物理”指的是什么?
A. 自然规律
B. 物质世界
C. 宇宙奥秘
D. 以上皆是
《水退》与《静夜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绘,后者则深入内心的思索。
《水退》与《登高》:苏寿元的《水退》通过描绘静谧的江流与自然景观表现哲理,而杜甫的《登高》则通过高处俯瞩的视角抒发对国事的忧虑,两者在主题上存在一定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