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3:3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3:37:08
绿杨有花飞作絮,黄芦有花亦为絮。
此絮天寒不可衣,但解随风乱飞舞。
木绵蒙茸入机杼,妙胜春蚕茧中缕。
均为世上一草木,有用无用乃如许。
木绵有用称者稀,杨花芦花千古传声诗。
绿色的杨树开花了,花瓣如絮般飞舞;
黄色的芦苇也开花,花瓣同样化作絮。
这些絮在寒冷的天里无法遮身,
只随风儿四处飞舞,飘荡不定。
木绵毛茸茸地进入机杼,
比起春蚕的茧丝更显精妙。
世间所有的草木,
有用的和无用的都是如此。
木绵虽有用,但称赞它的人却稀少,
而杨花和芦花却千古流传,成为诗中的声音。
作者介绍:宋自逊,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视角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自然与人文的关系,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春季,诗人观察到自然界中植物的变化,尤其是木绵与杨花、芦花的异同,借此表达了对生活中有用与无用事物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植物的观察和思考。开头两句通过对杨花和芦花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生命的脆弱。飞舞的花絮在寒风中显得无助,诗人用此表达了生命的无常与短暂。接下来的几句转向木绵,强调了其在织造中的重要性,暗示着人们对有用事物的珍视。最后,诗人提出“有用无用乃如许”的观点,反映了他对价值的哲学思考,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即便是木绵这种不被广泛称赞的植物。这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更是对生活与价值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视角与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探讨了事物的相对价值,强调即使是看似无用的植物,也有其独特的意义。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木绵”主要用于什么?
诗中“杨花”与“芦花”象征什么?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