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祭告南岳杂诗 其一》

时间: 2025-05-07 16:25:50

诗句

行人到武昌,已作半途喜。

那识武昌南,烟水五千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25:50

原文展示:

行人到武昌,已作半途喜。
那识武昌南,烟水五千里。

白话文翻译:

行人抵达武昌,已是半途的喜悦。
谁能知晓武昌的南边,烟水绵延五千里?

注释:

  • 行人:旅途中的人,这里指代诗人或他所描绘的人。
  • 武昌:位于湖北省,是长江沿岸的重要城市,历史悠久。
  • 半途喜:指在旅途中已经走了很远,感到高兴。
  • 那识:哪能知道,表示惊讶。
  • 烟水:形容江河湖泊上空的雾气与水面,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 五千里:夸张手法,形容景色的辽阔和迷离。

典故解析:

“武昌”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和文化名词,尤其在明清时期,它是南方的一个重要商贸中心。诗中提到的“烟水”则可以联想到《楚辞》中对江河湖泊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高珩,明代诗人,擅长诗歌和散文,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哲思,语言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高珩旅途中,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旅途的思考,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与人生态度。

诗歌鉴赏:

此诗简洁明了,情感真挚,传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喜悦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首句“行人到武昌,已作半途喜”开篇便点明了行人的状态,旅途的辛劳与期待在此刻化为欢愉。接下来的“那识武昌南,烟水五千里”,则用“烟水”描绘出一幅辽阔而朦胧的水乡图景,给人一种无限遐想的空间。诗中通过对武昌南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诗歌虽短,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意象,体现了高珩深厚的诗歌功底和独特的观察视角。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行人到武昌:描绘了旅人到达武昌的情景,暗示旅途的艰辛。
    • 已作半途喜:表达行人虽然未到终点,但已获得了喜悦。
    • 那识武昌南:引出下一句,表明对武昌南方景色的美好期待。
    • 烟水五千里: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武昌南的辽阔景致,表达人生旅途的无尽可能。
  • 修辞手法

    • 夸张:使用“烟水五千里”来增强景色的辽阔感。
    • 对比:旅途的辛苦与景色的美好形成强烈对比,突显诗人的心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旅途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悟与追求。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行人:象征人生旅途中的每一个人,代表探索和追求。
    • 武昌:不仅是地名,更是文化与历史的象征。
    • 烟水:象征着自然的神秘与美好,给人以遐想。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城市是哪个?

      • A. 武汉
      • B. 武昌
      • C. 南昌
      • D. 北京
    2. 诗歌中“烟水”主要用来形容什么?

      • A. 山
      • B. 河
      • C. 湖泊
      • D. 天空
    3. 诗人对旅途的感受是?

      • A. 失落
      • B. 喜悦
      • C. 忧伤
      • D. 疲惫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王维《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描绘了早晨山水的壮丽景色,与高珩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珩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柬孔都事 赠李士良之官宜兴 寄省中诸老 清夜 登凤凰台 排闷 送栾架阁督运宣徽 其二 送栾架阁督运宣徽 其一 晓经豫章城东 夜泊临江城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东徙西迁 趁食 量开头的成语 霞明玉映 大瓠之用 枝对叶比 义不容却 酒海 李朝 兴役动众 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过奖 缶字旁的字 草字头的字 牛字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隶字旁的字 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