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3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32:52
豆雨空晴,桂花风静。
碧虚飞上圆明镜。
谁能唤起秃翁吟,
祗应笑得嫦娥醒。
可奈良宵,不堪残境。
强拚一醉偷光景。
夜凉渐搅雪霜心,
昏眵犹认山河影。
在豆雨后天空晴朗,桂花的香风轻轻吹拂。
清澈的天空映照出圆月如明镜。
谁能将那秃头老翁的吟唱唤起,
只应是嫦娥在笑醒。
可惜这美好的夜晚,实在无法忍受这残破的景象。
我强忍醉意,想要偷得这光景。
夜凉渐渐搅动了我像雪霜般冰冷的心,
即使在昏暗中,我依然能分辨出山河的影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著,南宋诗人,字叔度,号松溪,浙江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佳节,正值月圆之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往昔的怀念,背景中暗含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踏莎行(中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中秋月夜的感悟与思考。开篇“豆雨空晴,桂花风静”,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接着,诗人用“碧虚飞上圆明镜”描绘出明月的清澈与皎洁,进一步加深了对中秋夜的赞美。
“谁能唤起秃翁吟,祗应笑得嫦娥醒”,诗人通过引入李白与嫦娥的典故,表现出对古代文人的怀念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然而,随后“可奈良宵,不堪残境”,则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感慨,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最后两句“夜凉渐搅雪霜心,昏眵犹认山河影”,诗人通过对比夜晚的凉意与内心的冰冷,表达了深层的情感。即使在昏暗中,他依然能认出山河的影子,反映出尽管生活困顿,依旧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生活无奈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思,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秃翁”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夜凉渐搅雪霜心”中的“雪霜”比喻什么?
诗中“嫦娥”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