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2:35
送沿江制使姚橘州尚书自金陵赴召三首
作者:陈著〔宋代〕
当年赤手战南宫,道眼收归造化中。
欲把一陶成异日,已教两度受春风。
登门英俊知何限,著意孤寒却最丰。
但愿身如秋后菊,橘州深处寄霜丛。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我曾在南宫与敌人赤手搏斗,并把眼光收归自然的本源。想要把一陶成就未来的伟业,却已经经历了两次春风的洗礼。进门的英俊人物又能有多少呢?我虽有孤寒之意,但却最为丰盈。只愿自己能像秋后的菊花,寄居在橘州的深处。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诗歌多描写个人感受与自然景观,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被召回京城之际,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望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理想的思考。开头提到“赤手战南宫”,不仅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勇敢与无畏,也暗示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怀念。接着提到“道眼收归造化中”,显示出诗人对自然哲学的理解,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欲把一陶成异日,已教两度受春风”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成就的渴望与追求,然而现实却是经过两次春风的洗礼,可能暗示了经历了许多波折与磨难。接下来的“登门英俊知何限”,引发了对同道中人的思考,诗人自谦地认为自己仍然孤寒,却也在追求中有所收获。
最后一句“但愿身如秋后菊,橘州深处寄霜丛”,则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菊花在秋后依然盛开,象征着不屈的精神与独立的品格,恰如诗人希望自己在橘州的深处能够安稳寄托。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该诗传达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现了对过往经历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南宫”主要指什么?
“欲把一陶成异日”中“陶”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秋后菊”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