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韵奉答文少激推官纪赠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7-30 12:35:57

诗句

文章藻鉴随时去,人物权衡逐势低。

扬子墨池春草遍,武侯祠庙晓莺啼。

书帷寂寞知音少,幕府留连要路迷。

顾我何人敢推挽,看君桃李合成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2:35:57

原文展示:

次韵奉答文少激推官纪赠二首 其二
——黄庭坚

文章藻鉴随时去,
人物权衡逐势低。
扬子墨池春草遍,
武侯祠庙晓莺啼。
书帷寂寞知音少,
幕府留连要路迷。
顾我何人敢推挽,
看君桃李合成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下文人风气的感慨,文章的风采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逝,人物的评估也随着权势的低落而改变。春天的扬子墨池满是青草,武侯祠庙里早晨的黄莺在鸣叫。书房中显得寂寞,知音所剩无几;在幕府中留连,却又迷失在通往要路的方向。我自己又有谁敢于推举和挽留呢?只看你桃李满天下,成为了人们的成就之路。


注释:

字词注释:

  • 藻鉴:文章的文采和鉴别能力。
  • 权衡:评判和比较。
  • 扬子墨池:指扬子江边的墨池,常用以形容文人墨客的风流。
  • 武侯祠: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庙宇。
  • 知音:指能够理解自己的人。
  • 幕府:指官府或朝廷。
  • 桃李:比喻门徒,常用来形容教育的成就。

典故解析:

  • 扬子墨池:与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方式和雅趣相关,象征着文人的情怀。
  • 武侯祠:传达了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同时也隐喻了历史的流逝与英雄的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代表了宋代的文人风骨。他的诗歌多以抒情和咏物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强烈的个性。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黄庭坚与友人交往之时,表达了对当时文人景况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于人际关系和文人地位的思考。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次韵奉答文少激推官纪赠二首 其二》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古今文人境遇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当下文人风气的失望与思考。开篇的“文章藻鉴随时去”可以看作是对文人地位的敏感觉知,随着时代的变化,文人的境遇和文章的风采也在悄然流逝。接着,诗人以“扬子墨池春草遍,武侯祠庙晓莺啼”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在如此美好的自然景色背后,却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书帷寂寞知音少”更是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不易。最后两句“顾我何人敢推挽,看君桃李合成蹊”则展现了诗人的自谦与无奈,看到他人桃李满天下的成就,不禁反思自己的处境。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体现了黄庭坚特有的文人气质和对人生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文章藻鉴随时去:文人的风采与才华随着时代的更替而渐渐消逝。
  2. 人物权衡逐势低:人们对才华的评估也随着权势的变化而变化,反映了世态的炎凉。
  3. 扬子墨池春草遍: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象征文人情怀的广阔。
  4. 武侯祠庙晓莺啼:在武侯祠庙中清晨的黄莺鸣叫,增添了氛围的生动感。
  5. 书帷寂寞知音少:书房的寂静反映了知音难寻的孤独。
  6. 幕府留连要路迷:在官府中徘徊,却迷失了前行的方向。
  7. 顾我何人敢推挽:自谦地反思自己在文人中的地位。
  8. 看君桃李合成蹊:最终以他人为例,展现成功的道路与成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人的风采比作“文章藻鉴”,生动形象。
  • 对仗:如“书帷寂寞”与“幕府留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此诗表达了对文人境遇的感慨,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同时也流露出对知音和成就的渴望和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草:象征生机与希望,反衬出诗人的孤独。
  • 黄莺:代表美好与生机,同时也暗示文人的理想。
  • 书帷:象征文人的隐居与孤独,反映内心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扬子墨池”是指哪个地方?

    • A) 安徽
    • B) 江西
    • C) 江苏
    • D) 湖北
  2. “书帷寂寞知音少”中“知音”指的是什么?

    • A) 朋友
    • B) 钢琴
    • C) 书籍
    • D) 诗歌
  3. 诗人对自己的文人地位持什么态度?

    • A) 自信
    • B) 自谦
    • C) 骄傲
    • D) 忧虑

答案:

  1. C) 江苏
  2. A) 朋友
  3. B) 自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时局的感慨。
  2. 李白的《将进酒》:体现了对人生的豪情与理想。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苏轼的诗对比:两位诗人在风格上都有独特之处,黄庭坚偏重于抒情和细腻的观察,而苏轼则更显豪放与壮阔。二者皆反映了宋代文人的思想与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2. 《宋代诗人黄庭坚研究》
  3. 《诗词的语言艺术与修辞手法》

相关查询

题五柳亭 漫成七首 冬日放言二十一首 园花盛开秬病不能观作诗谕之 和门下相公从驾幸学 建平途次 冬日放言二十一首 次韵子夷兄弟十首 喜宝积智轸道人惠书偈 喜雪走笔呈李宣城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鄙于不屑 爪字旁的字 臼字旁的字 孔壶 欱野喷山 饼子桃 鬯字旁的字 飘零书剑 志美行厉 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言为心声 尸字头的字 买嘱 淡然置之 成千成万 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