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3:0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3:05:51
奉寄文丞相
——蔡郁〔宋代〕
嗟哉此纲常,一朝已散失。
臣岂无贤良,君岂有惭德。
君臣义未明,大道致闭塞。
谁实笃忠贞,矢志不可屈。
先生真英豪,提戈呼叱咤。
一心收桑榆,戎行瞻黼黻。
间关五岭南,誓师存百粤。
有仍田一成,足以张征伐。
南阳戴真人,足以兴汉室。
天道岂无知,为此冠裳恻。
昨闻战城南,王师奋鈇钺。
万马似群羊,斗败鼓声竭。
百年养士恩,报之在朝夕。
多惭迟暮身,涕泪望乡国。
唉,这些纲常礼法,一朝之间便已失去。
我难道没有贤良之士,君王难道不觉得羞愧于自己的德行?
君臣之间的义理尚不明晰,大道因此而闭塞。
谁才是真心忠贞之人,誓志不可动摇?
您是真正的英豪,手握武器,呼喊指挥。
一心一意收复失地,军队向着光辉的前程前进。
跨越五岭向南,誓言为百粤而奋战。
即使耕作一亩田地,也足以展开征伐。
南阳的戴真人,能够复兴汉室。
天道难道没有知觉,为何使这冠冕和衣服如此可怜?
昨天听闻战斗在城南,王师奋起刀枪。
万马奔腾如同羊群,战斗失败,鼓声也随之消亡。
百年培养士人的恩情,回报就在这一朝一夕。
我常常感到惭愧,年事已高,泪水汪汪望着我的祖国。
蔡郁,宋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充满了对失去的惋惜和对忠臣的赞美。
这首诗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乱、政局不稳之时。诗人通过对君臣关系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对忠贞之士的赞美。
《奉寄文丞相》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蔡郁通过对君臣关系的思考,展现了对社会伦理的深刻理解与反思。开头几句便直接指出了纲常的散失,显示出诗人对当时乱世的无奈与痛心,继而表达出自己对贤良之士的渴望与对君王的鞭策。诗中提到的“君臣义未明,大道致闭塞”,深刻揭示了政治腐败导致的社会问题。
在诗的后半部分,蔡郁通过描述战斗的场景,表现了对国家安危的关注与对忠臣的希冀。尤其是提到“南阳戴真人”,将历史人物的英雄形象与现实中的忠诚精神相结合,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复兴的希望与对士人责任感的呼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深刻反映了诗人心中的忧虑与坚持。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忠诚,表达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期望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人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对忠臣的赞美与对国破家亡的深切感慨,同时也引发读者对君臣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天道岂无知,为此冠裳恻”表达了什么情感?
“万马似群羊”中的“群羊”意象主要是用来比喻什么?
诗中提到的“南阳戴真人”指的是谁?
蔡郁的《奉寄文丞相》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忠诚的追求。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但蔡郁更侧重于君臣关系的探讨,而杜甫则更多展现了个人的无奈与对社会的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