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1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11:18
心远人间世,灯传国一禅。
静中无剧暑,诗外总闲年。
挂锡云生树,烹茶月落泉。
几时归去得,再约剡溪船。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心远离尘世的情怀,灯光下传递着国中一位禅师的教诲。在宁静中没有炎热的干扰,诗外的生活却显得悠闲自在。诗人挂着锡杖,云雾缭绕在树间,泡茶时月亮正从泉水中落下。何时能够回归呢?再约好一起乘船游览剡溪吧。
作者介绍:姚镛,字仲明,号惟庵,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生平以清雅脱俗和对自然的热爱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背景中包含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自然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开头以“心远人间世”引入,表现诗人心境的超脱与宁静。接着通过“灯传国一禅”,引入了禅的哲学,暗示内心的明亮与智慧。诗中“静中无剧暑”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世间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而“诗外总闲年”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在自然描写上,诗人写“挂锡云生树”时,运用了细腻的描绘,仿佛能感受到云雾缭绕的清新和生机。而“烹茶月落泉”则是将泡茶和自然景色结合,形成一种悠然自得的画面,传达出恬淡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几时归去得,再约剡溪船”则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与友人相聚的愿望,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整首诗不仅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他对人世间纷扰的超然态度,深刻而富有哲理,令人回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友谊的情感,呈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心远人间世”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剡溪”是指什么?
“几时归去得,再约剡溪船”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姚镛的《寄径山敬溪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前者更侧重于友谊与期待,而后者则更强调孤独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