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1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16:14
羊城感赋六首
战台祠庙岿然存,
双阙嵯峨耸虎门。
谁似伏波饶将略?
犹闻蹈海报君恩。
要荒又议珠崖弃,
霸业弥思纛屋尊。
最是凋零苏武节,
无人海外赋招魂!
这首诗描绘了羊城(广州)的一些历史景观与英雄事迹。作者提到战台祠庙依然矗立,它的双阙高耸入云,显得威武雄壮;谁能够像伏波(即东汉的名将马援)那样拥有如此杰出的军事才能?仍然能听到他曾在海上为国家效劳的故事。虽然有些地方荒凉,但珠崖的事迹却仍被人们讨论;一代霸业的辉煌在如今的气氛中显得渐渐模糊。最令人感慨的是苏武的忠贞精神,如今却无人再为其赋诗招魂。
作者介绍:
黄遵宪(1848-1905),字季刚,号白华,清末著名诗人、政治家,曾留学日本,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有深刻的思考与影响。他的诗歌常常结合历史与现实,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末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外有压力、内有困扰的历史背景。诗中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精神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广州的历史遗迹与英雄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故土的深厚感情与对历史的反思。开头提到的“战台祠庙”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也是对民族精神的召唤。双阙的崇高象征着过去的辉煌,而“谁似伏波饶将略”的疑问则流露出对当代将领的失望与期望。
诗中通过对珠崖的提及,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变迁与对历史的追忆。作者以“霸业弥思纛屋尊”展现了对过去英雄气概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最后提到的“苏武节”则是对忠诚与坚韧的赞美,令人感叹如今的忠诚似乎已不再。
整首诗在表现历史沉重感的同时,融入了对现实的深思,情感真挚,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无奈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广阔的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如“岿然存”与“耸虎门”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通过历史的对比,突出当代的无奈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历史英雄的追思与对当代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民族精神的忧虑与对忠诚的渴望,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黄遵宪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伏波”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诸葛亮
B. 马援
C. 苏武
“战台祠庙岿然存”中的“岿然”是什么意思?
A. 高大
B. 坚固
C. 雄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黄遵宪与李白的作品,两位诗人在历史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李白的作品多以豪放、奔放著称,而黄遵宪则更注重历史的沉思与现实的反思,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深入理解黄遵宪及其作品的背景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