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4 07:1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4 07:13:37
长安秋声干,木叶相号悲。
瘦僧卧冰凌,嘲咏含金痍。
金痍非战痕,峭病方在兹。
诗骨耸东野,诗涛涌退之。
有时踉跄行,人惊鹤阿师。
可惜李杜死,不见此狂痴。
燕僧耸听词,袈裟喜新翻。
北岳厌利杀,玄功生微言。
天高亦可飞,海广亦可源。
文章杳无底,劚掘谁能根。
梦灵仿佛到,对我方与论。
拾月鲸口边,何人免为吞。
燕僧摆造化,万有随手奔。
补缀杂霞衣,笑傲诸贵门。
将明文在身,亦尔道所存。
朔雪凝别句,朔风飘征魂。
再期嵩少游,一访蓬萝村。
春草步步绿,春山日日暄。
遥莺相应吟,晚听恐不繁。
相思塞心胸,高逸难攀援。
长安的秋声干燥,树叶在悲鸣。
瘦弱的僧人躺在冰冷的凌霜上,嘲笑着吟咏那隐含金色伤痕的诗句。
这金色的伤痕并非战斗所致,而是因病痛而生的。
诗的骨骼耸立在东野,诗潮汹涌而来又退去。
有时我跌跌撞撞地走,路人对我感到惊奇,仿佛我是鹤的老师。
可惜李白和杜甫已去世,无法看到我这种狂热与痴迷。
燕国的僧人竖耳倾听我的词句,袈裟上新翻的颜色令人欢喜。
北岳厌倦了利欲的杀戮,玄妙的功夫生出微言大义。
天高也可以飞翔,海阔也能成为源头。
文章的深度无底,挖掘的根源又有谁能找到呢?
梦境中的灵魂仿佛来到这里,与我畅谈。
在拾起的月亮鲸口边,谁能逃避被吞噬的命运?
燕国的僧人把造化摆弄,万物随手而来。
缝补着杂色的霞衣,傲然笑对所有的贵族门庭。
将明白的文字铭刻在身上,恰如我所存在的道理。
北风的雪凝结成别离的句子,北风飘荡着征途的灵魂。
再次期待在嵩山的少游,去拜访蓬莱的村庄。
春草一层层绿,春山日日暖。
远处的黄莺相互应和吟唱,黄昏时听到的恐怕不再繁盛。
相思如同封塞在心中,追求高远的理想却难以攀援。
孟郊,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孟郊的作品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个性。
《戏赠无本》创作于孟郊晚年,正值其对诗歌的深入思考和追求之际。诗中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创作的反思,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李白、杜甫等前辈的怀念。
《戏赠无本》是一首充满幽思与感感的诗歌,展现了孟郊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开篇便通过“长安秋声干,木叶相号悲”引入秋天的萧瑟,营造了一种孤独与悲伤的氛围。诗中“瘦僧卧冰凌”,不仅描绘了诗人的身世,也象征着他在芸芸众生中独自承受的痛苦。金痍的意象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内心的挣扎,既有对生活的无奈,也有对诗歌的执着。
在对李白与杜甫的哀叹中,诗人表现出对过往辉煌的怀念和对现世的无奈。通过对燕僧、北岳的描写,诗人在探讨诗歌的本质与价值,展现了对文学创作的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孟郊对诗歌的热爱与执念。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诗人以悲伤的情感为背景,借助自然景象与人生经历,深刻探讨了文学的价值与意义。
诗中“金痍”指的是什么?
A. 战斗的伤痕
B. 内心的伤痛
C. 诗歌的美丽
D. 自然的景观
“北岳厌利杀”中的“北岳”指的是哪座山?
A. 泰山
B. 华山
C. 嵩山
D. 恒山
诗中提到的“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
A. 陶渊明与白居易
B. 李白与杜甫
C. 杜甫与王维
D. 李商隐与杜荀鹤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