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6:3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6:34:21
独宿岘首忆长安故人
月迥无隐物,况复大江秋。
江城与沙村,人语风飕飗。
岘亭当此时,故人不同游。
故人在长安,亦可将梦求。
在这寂静的夜晚,月光明亮而无所遮掩,更何况这大江的秋景。江边的城市与沙村,耳边传来人们的谈话,风轻轻吹过。此时此刻,我独自坐在岘亭,想起我的故人,他们却不在这里共游。我的故人在长安,或许可以在梦中寻求相聚。
“长安”是唐代的都城,代表着繁华与热闹,而“岘首”则是一个较为偏僻的地方,象征着孤独与思念。诗中提到的“故人”可能是指诗人对昔日友人的怀念,反映了离别的惆怅。
作者介绍: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河南人,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感情真挚和语言清新著称。作品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独宿于岘首之时,恰逢秋季,夜空明亮,他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回忆起与长安的故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独宿岘首忆长安故人》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与满月的明亮,渲染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诗人独坐岘亭,眼前是辽阔的大江,耳边是人们的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的开头以“月迥无隐物”引入,表现出一种开阔的视野,接着转向对故人的思念,情感逐渐深化。尤其是“故人在长安,亦可将梦求”,展现了诗人对故人深刻的怀念与期待,尽管身处异地,依然希望在梦中重聚。整首诗情感真实,具有深刻的思考与浓厚的情感色彩,展现了孟郊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思念与孤独展开,诗人通过对景的描绘,表达了对长安故人的深切怀念,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友谊的重视与对生活的深思。
诗词测试:
诗中“月迥无隐物”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月亮高悬
B. 夜空阴暗
C. 月亮被遮挡
D. 有很多星星
“故人在长安”中的“长安”象征着?
A. 乡村
B. 繁华与热闹
C. 荒凉与孤独
D. 自然景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