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8:4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8:44:29
朔风寒吹下银沙,
蠹砌穿帘,拂柳惊鸦,
轻若鹅毛,娇如柳絮,
瘦似梨花。多应是怜贫困天教少洒,
止不过庆丰年众与农家。
数片琼葩,点缀槎丫。
孟浩然容易寻梅,
陶学士不彀烹茶。
北风凛冽吹下银色沙粒,
虫子吱吱穿透窗帘,柳树轻拂惊起乌鸦,
轻盈如鹅毛,娇嫩似柳絮,
瘦弱如梨花。想必是因为怜悯贫穷,
上天教我们少有降雨,
也不过是庆祝丰年,百姓与农家欢喜。
几片琼瑶花,点缀在木桩旁。
孟浩然容易找到梅花,
陶渊明却难以泡出好茶。
作者介绍:此诗作者不详,但其风格可归入元代词人的创作风格,反映了元代文人的情感与生活。
创作背景:诗词创作于元代,正值农耕社会,诗中提到的农家丰年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的重视,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慨。
这首《折桂令》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寒风中的自然景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思考。开头的“朔风寒吹下银沙”便以生动的意象引入了冬天的寒冷,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紧接着,通过“轻若鹅毛,娇如柳絮,瘦似梨花”这些比喻,诗人巧妙地将自然中的各种元素进行比较,进一步强调了寒风中的脆弱与美丽。
诗中提到的“多应是怜贫困天教少洒”,显示了对贫困农民生活的同情,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类命运的思考。最后提到的“孟浩然容易寻梅,陶学士不彀烹茶”,则是在对古代文人生活的回顾,体现了诗人渴望自然与内心宁静的愿望。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人类命运的感慨,具有浓厚的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以及对贫困农民的同情,显示出一种对生活的哲理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类命运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朔风”指的是哪种风?
诗中提到的“孟浩然”以什么著称?
“轻若鹅毛”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