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2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28:31
近来人物眇江东,况也书生责勇功。
痛定却思三策谬,归来犹想万山崇。
谁从荀伯官寮晨,赋入昌黎句法中。
戎事尚多心事少,苦无佳语本酬公。
最近江东的人物不多,况且书生对勇功的责难也增多。
痛定思痛却想起三条谬论,归来时仍然想念那万山的崇高。
谁能像荀伯那样在官舍的清晨,能把昌黎的句法融会贯通?
战事还有很多,我的心事却很少,苦于没有佳句来回报朋友。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身处江东,感受到局势的变迁与个人情感的困扰,写作意在表达对时局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歉意。
这首诗通过对江东人物稀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感慨。开篇即用“近来”点出时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沧桑。接着,诗人通过“书生责勇功”反映了士人对勇者的期待与失落,尤其在战乱频仍的情况下,士人内心的无奈与痛苦愈发明显。
“痛定却思三策谬”则是对过去策略的反思,显示了对历史教训的警觉。最后两句描绘了官场清晨的宁静与戎事的繁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在心事重重之下的无奈与苦涩。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和社会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友谊的珍惜,沉淀出深刻的时代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书生”主要指的是哪一类人?
A. 商人
B. 农民
C. 士人
D. 武将
“痛定却思三策谬”中“策”指的是什么?
A. 计划
B. 策略
C. 决定
D. 诗句
诗人对“戎事”的态度是怎样的?
A. 积极参与
B. 无所谓
C. 心事重重
D. 逃避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相比较,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曹彦约更多地反映了个人的无奈与思考,而陆游则侧重于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的志向。
以上是对《陈倅寄惠四诗用昌黎和裴相韵愧不能当也走笔》的详细分析和解读。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