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3:3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37:56
江头寄致远二首
作者:洪咨夔 〔宋代〕
箕斗光移析木津,
踏霜扶醉不惊尘。
夜寒应是梅花觉,
半斂愁容婉侍春。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江边的情景。诗中提到,月光如同箕斗般在木津江面上轻轻移动,脚踏着霜,醉意朦胧却不受尘世的打扰。夜晚寒冷,想必梅花在此时觉醒,面容略显愁苦,却又温柔地迎接春天的到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梅花在寒冬中盛开,是坚韧与清高的象征,常被用来比喻高洁的品格。此处的“梅花”不仅仅代表一种花,更象征着作者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作者介绍:
洪咨夔,字子仪,号松隐,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著称。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江头寄致远二首》是洪咨夔在江边所作,表达了他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春天的期待。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了作者的孤独感与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边的自然景色,月光的流动,霜冷的早晨,构成了一个宁静而深邃的画面。诗人通过“箕斗光移”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如梦似幻的境界,展示了自然的神秘和诗人内心的迷离。踏着霜,醉意朦胧,诗人似乎在探索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享受自然带来的恬静。
“夜寒应是梅花觉”,此句不仅描绘了寒冷的夜晚,更引发了对梅花的联想。梅花在寒冬中绽放,象征着坚韧的品质。诗人借梅花之觉醒,隐喻着生活中的希望与美好。最后一句“半斂愁容婉侍春”,将愁苦与期待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却又充满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了对远方和春天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之间的矛盾。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箕斗”是用来比喻什么?
“踏霜扶醉不惊尘”中的“扶醉”意味着什么?
诗中梅花的觉醒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洪咨夔的《江头寄致远二首》和王安石的《梅花》都通过梅花表达了对生命的理解与坚韧的品质。洪诗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而王诗则直接赞颂梅花的品格,传达出一种高洁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