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2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20:22
水调歌头(中秋和施司谏)
作者: 罗愿 〔宋代〕
秋宇净如水,月镜不安台。
郁孤高处张乐,语笑脱氛埃。
檐外白毫千丈,坐上银河万斛,
心境两佳哉。
俯仰共清绝,底处着风雷。
问天公,邀月姊,愧凡才。
婆娑人世,羞见蓬鬓漾金罍。
来岁公归何处,照耀彩衣簪橐,
禁直且休催。
一曲庾江上,千古继韶陔。
秋天的天空如同清澈的水,月亮的倒影在台上不安分。
在郁孤山的高处奏乐,欢声笑语驱散了尘埃。
屋檐外的白云千丈高,坐在银河之上如同万斛的水,
这心境真是美好无比。
仰望与俯视之间,都是一片清明绝伦,
就在这底下,气象变幻如风雷。
我向天公提问,邀请月亮的姐妹,感到自己才华平凡。
在纷繁的人世间,羞于见到自己满头白发,
明年你将去何处,照耀着华丽的衣服和簪子,
请不要催促我太急。
在庾江之上唱一曲,千古的韶音将继续传承。
罗愿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主,风格清新雅致。
此诗作于中秋佳节,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节日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水调歌头(中秋和施司谏)》是一首极具诗意的作品,诗人以清澈的秋天为背景,通过描写月亮与自然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开篇“秋宇净如水,月镜不安台”,将读者引入一幅宁静的秋夜图景,清澈的天空与摇曳的月影,勾勒出一种宁静而又美好的氛围。接下来的“郁孤高处张乐,语笑脱氛埃”,表现了诗人在高处吟唱,笑语欢声,仿佛在驱散世间的烦恼,使人感到一种轻松与愉悦。
而在“檐外白毫千丈,坐上银河万斛”中,诗人将白云与银河结合,展现了自然的浩瀚与广阔,表达了诗人心境的开阔与自由。随着诗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向内心的思考,“问天公,邀月姊,愧凡才”,在对月亮的邀约中,透露出对自身才华的自谦与反思,这种情感的转变让整首诗更具深度。
最后,诗人以“来岁公归何处,照耀彩衣簪橐”收尾,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蕴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种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在欢愉的表象下,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作品的情感层次。
整首诗通过描绘中秋的月亮与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友人的思念。同时,借助对月亮的描写,反映出对自身才华的自省与对未来的期待,构成了诗歌深厚的情感基调。
诗中“秋宇净如水”中的“宇”指什么?
A. 天空
B. 大地
C. 星辰
“月镜不安台”中“月镜”比喻什么?
A. 月亮的倒影
B. 太阳的光辉
C. 水面的波纹
诗人对自身才华的态度是?
A. 自信
B. 自谦
C. 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