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武功吊康对山先生》

时间: 2025-04-27 13:12:41

诗句

末路词人剩草莱,兰台门望楚骚哀。

千秋功罪缘乡党,一卷文章见史才。

生有琵琶能击客,死馀腰鼓只封埃。

漆河一夜潺潺水,呜咽疑从北地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12:41

原文展示

武功吊康对山先生
作者: 雷钟德 〔清代〕

末路词人剩草莱,
兰台门望楚骚哀。
千秋功罪缘乡党,
一卷文章见史才。
生有琵琶能击客,
死馀腰鼓只封埃。
漆河一夜潺潺水,
呜咽疑从北地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词人的感慨,他在生命的尽头,依然怀念过去。诗中提到的“兰台门”象征着文人理想的追求,而“楚骚”则暗示着文学上的悲哀。诗人反思自己与乡党的关系,以及自己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生前他能用琵琶打动客人,而死后只剩下遗孤的鼓声。最后一句描绘了漆河边的潺潺流水,似乎是来自北方的哀鸣,表现了对过往的深切怀念。

注释

字词注释:

  • 末路:指临终之际或处于困境中的状态。
  • 草莱:指杂草丛生的地方,暗示凋零与遗弃。
  • 兰台:古代文人常用来指代文人的理想追求与尊严。
  • 楚骚:指屈原的《离骚》,象征着文学的孤独与苦闷。
  • 千秋功罪:指历史上对个人功过的评价。
  • 琵琶:一种传统的弦乐器,象征文人的才华与魅力。
  • 腰鼓:一种打击乐器,象征喧嚣与被遗忘。
  • 漆河:具体地名,可能暗示某种历史事件或情感源泉。

典故解析:

  • 兰台:出自《史记》,兰台是古代的文人聚集地,象征文化的高地。
  • 楚骚:指屈原的作品,表达人生的苦闷与挣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雷钟德,清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常以诗抒发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反思。其作品多关注历史、人生与乡土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晚年,反映了他对往昔的思考以及对文人身份的自我认同与怀疑。他以个人的经历,映射出更广泛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情感深邃,结构紧凑,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思考。首句“末路词人剩草莱”即揭示了诗人身处困境,诗人以“草莱”自喻,显示出对自己创作与生命的无奈与悲哀。而“兰台门望楚骚哀”则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突显出文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接下来的“千秋功罪缘乡党”更是直指历史对个人的评价,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的迷茫。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生与死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生时能用琵琶打动客人,死后只剩下腰鼓的孤寂,体现了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深刻思考。最后一句“漆河一夜潺潺水”则用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哀伤,似乎是对过往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个人与自然的多重描绘,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思考与丰富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末路词人剩草莱:诗人自喻为末路的文人,暗示自己生命的凋零与无奈。
  2. 兰台门望楚骚哀:在兰台门前,诗人望向屈原的楚骚,感到一阵悲哀。
  3. 千秋功罪缘乡党:历史的功罪与乡党息息相关,反映出地方与个人的关系。
  4. 一卷文章见史才:一卷文章可以显示自己的才华,但也无法逃避历史的评价。
  5. 生有琵琶能击客:生前能用琵琶打动众人,表现出诗人的文采。
  6. 死馀腰鼓只封埃:死后只剩下腰鼓的回响,象征被遗忘的孤独。
  7. 漆河一夜潺潺水:漆河的水声潺潺,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回忆的哀伤。
  8. 呜咽疑从北地来:水声仿佛带着北方来的哀鸣,进一步渲染了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草莱”比喻生命的凋零。
  • 对仗:如“生有琵琶能击客,死馀腰鼓只封埃”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水流的声音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反映了对历史、生命与文人身份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莱:象征生命的凋零与被遗忘。
  • 琵琶:代表文人的才华与影响力。
  • 腰鼓:象征过世后的孤独与无声。
  • 漆河:自然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交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末路词人剩草莱”中的“草莱”比喻什么?

    • A. 繁华
    • B. 凋零
    • C. 乡愁
    • D. 文采
  2. “千秋功罪缘乡党”中提到的“乡党”主要指什么?

    • A. 朋友
    • B. 同乡
    • C. 文人
    • D. 故人
  3. 诗中使用“漆河一夜潺潺水”意图表达什么?

    • A. 自然美
    • B. 时间流逝
    • C. 生命希望
    • D. 乡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 屈原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与屈原的《离骚》相比,雷钟德的这首诗更关注个人对历史的反思与自我认同,而屈原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与命运的悲痛。两者在情感上有共通之处,但在表达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漕闱揭晓后述怀 沧浪 别天目 别高家店 霸国祠 柳梢青 疏影(催梅) 摸鱼儿 记爨使君碑十二韵 清江怀松甫先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英雄出少年 静观 走之旁的字 多输 豕字旁的字 薪桂米珠 拱手低眉 長字旁的字 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鸣锣喝道 起结尾的成语 搭腔 口字旁的字 女字旁的字 拿开头的成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推东主西 包含闾的词语有哪些 存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