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水调歌头·耳目身之宝》

时间: 2025-05-17 13:31:32

诗句

耳目身之宝,固塞勿飞扬。

存无守有,中间无念以为常。

把定玄关一窍,视听尽收归里,坎兑互堤防。

寤寐神依抱,形气两相忘。

圆陀陀,光烁烁,貌堂堂。

分明真我,罔象里全彰。

此即非空非色,自是本来面目,阴鼎炼元阳。

出世真如佛,余二莫思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3:31:32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耳目身之宝 作者:夏元鼎 〔宋代〕

耳目身之宝,固塞勿飞扬。存无守有,中间无念以为常。把定玄关一窍,视听尽收归里,坎兑互堤防。寤寐神依抱,形气两相忘。圆陀陀,光烁烁,貌堂堂。分明真我,罔象里全彰。此即非空非色,自是本来面目,阴鼎炼元阳。出世真如佛,余二莫思量。

白话文翻译:

耳目和身体是宝贵的,要稳固地保护它们,不让它们随意飞扬。保持无欲无求,心中无杂念是常态。把握住玄妙的关键,将视听都收归内心,像坎和兑一样相互防范。无论是醒着还是睡着,精神都紧紧依附,形体和气息相互忘却。圆润明亮,光彩照人,仪表堂堂。清晰地展现真实的自我,在无形中完全显现。这就是既非空也非色,自然就是本来的面貌,用阴鼎炼制元阳。超脱世俗,真正如佛,其他的都不必多想。

注释:

  • 固塞勿飞扬:稳固地保护,不让它们随意飞扬。
  • 存无守有:保持无欲无求,心中无杂念。
  • 玄关一窍:指修炼中的关键点。
  • 坎兑互堤防:坎和兑是八卦中的两个卦象,这里比喻相互防范。
  • 寤寐神依抱:无论是醒着还是睡着,精神都紧紧依附。
  • 圆陀陀,光烁烁:形容光彩照人,仪表堂堂。
  • 罔象里全彰:在无形中完全显现。
  • 阴鼎炼元阳:用阴鼎炼制元阳,指修炼的过程。
  • 出世真如佛:超脱世俗,真正如佛。

诗词背景:

夏元鼎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涉及道家修炼和内丹术。这首《水调歌头·耳目身之宝》反映了作者对修炼内丹、追求精神境界的思考。在宋代,道教修炼和内丹术颇为流行,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对此有所涉猎,夏元鼎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修炼内丹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诗中“耳目身之宝,固塞勿飞扬”强调了保护身心、稳固精神的重要性。“存无守有,中间无念以为常”表达了修炼中无欲无求、心无杂念的境界。“把定玄关一窍,视听尽收归里”则描绘了修炼者把握关键、内视内听的状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通过修炼的各个方面,传达了追求精神升华的主题。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耳目身之宝,固塞勿飞扬”:强调保护身心,稳固精神。
    • “存无守有,中间无念以为常”:表达无欲无求,心无杂念的修炼境界。
    • “把定玄关一窍,视听尽收归里”:描述修炼者把握关键,内视内听。
    • “坎兑互堤防”:比喻相互防范,保持平衡。
    • “寤寐神依抱,形气两相忘”:无论醒着还是睡着,精神都紧紧依附,形体和气息相互忘却。
    • “圆陀陀,光烁烁,貌堂堂”:形容光彩照人,仪表堂堂。
    • “分明真我,罔象里全彰”:清晰地展现真实的自我,在无形中完全显现。
    • “此即非空非色,自是本来面目”:既非空也非色,自然就是本来的面貌。
    • “阴鼎炼元阳”:用阴鼎炼制元阳,指修炼的过程。
    • “出世真如佛,余二莫思量”:超脱世俗,真正如佛,其他的都不必多想。
  • 修辞手法:

    • 比喻:“坎兑互堤防”用八卦中的坎和兑比喻相互防范。
    • 拟人:“寤寐神依抱”将精神拟人化,形容精神紧紧依附。
    • 对仗:“圆陀陀,光烁烁”对仗工整,形容光彩照人。
  •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修炼内丹、追求精神境界展开,强调无欲无求、心无杂念的修炼状态,以及把握关键、内视内听的修炼方法,最终达到超脱世俗、真正如佛的境界。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耳目身之宝”:指身心是宝贵的。
    • “玄关一窍”:修炼中的关键点。
    • “坎兑互堤防”:相互防范,保持平衡。
    • “圆陀陀,光烁烁”:光彩照人,仪表堂堂。
    • “阴鼎炼元阳”:修炼的过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存无守有”指的是什么? A. 保持无欲无求 B. 保持有欲有求 C. 保持无念 D. 保持有念

  2. “把定玄关一窍”中的“玄关一窍”指的是什么? A. 修炼的关键点 B. 修炼的起点 C. 修炼的终点 D. 修炼的过程

  3. 诗中“出世真如佛”表达了什么? A. 超脱世俗 B. 追求世俗 C. 追求名利 D. 追求权力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太上感应篇》:道教经典,涉及修炼和内丹术。
  • 《道德经》:道家经典,涉及无为而治和精神修炼。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耳目身之宝》与《太上感应篇》:两者都涉及修炼和内丹术,但前者更注重个人修炼的境界和方法,后者更注重修炼的原理和效果。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道教内丹术》:介绍道教内丹术的原理和方法。
  • 《道德经注解》:对《道德经》的详细注解和解读。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豫章公黄梅二首 连日大雪以疾作不出闻苏公与德麟同登女郎台 送姚先生归宜山三首 颜市阻风二首 游鹊山院 送晁无咎出守蒲中 寄单州张朝请 清平乐(二之一) 寄张文潜舍人 送建州郑户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个皮一个页读什么字_一个皮一个页的拼音与写法详解 胆颤心寒 斗筲之材 火遁 工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巳字旁的字 冬节 假人辞色 方字旁的字 火言火又念什么字?火言火又的拼音及写法详解 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顾说他事 正大高明 青字旁的字 两点水偏旁汉字大全_两点水常用字详解 包含恒的成语 华林 悬繁体字怎么写?悬字繁体书写详解_汉字繁体学习 包含钱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