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祷正一真君》

时间: 2025-07-27 11:53:24

诗句

未登龙虎榜,且登龙虎山。

一见三清易,三年一第难。

剑埋光射斗,鸡鸣晓席关。

乾坤谁整顿,拟伴赤松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1:53:24

原文展示:

祷正一真君 夏元鼎 〔宋代〕

未登龙虎榜,且登龙虎山。 一见三清易,三年一第难。 剑埋光射斗,鸡鸣晓席关。 乾坤谁整顿,拟伴赤松閒。

白话文翻译:

虽然未能登上功名榜,但可以登上龙虎山。 见到三清(道教中的三位最高神)容易,但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却难以通过。 宝剑埋没但光芒仍能照耀星斗,鸡鸣时分晓席已关。 天地间谁来整顿这一切,我打算与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为伴,过闲适的生活。

注释:

  • 龙虎榜:指科举考试的榜单。
  • 龙虎山:道教名山,位于今江西省。
  • 三清:道教中的三位最高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 一第:指科举考试的第一名。
  • 剑埋光射斗:比喻虽未显达,但才华依旧。
  • 鸡鸣晓席关:指黎明时分,席子已经收起,表示早起。
  • 赤松:即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元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他对道教有一定的兴趣和了解。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功名的淡泊和对修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未能通过科举考试后,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通过对比科举的艰难和修仙的容易,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放弃和对超脱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科举与修仙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世俗功名的淡泊和对超脱生活的向往。首两句以“未登龙虎榜,且登龙虎山”开头,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科举的失望和对修仙的向往。接下来的“一见三清易,三年一第难”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比,突出了修仙的容易和科举的艰难。后两句“剑埋光射斗,鸡鸣晓席关”则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虽未显达但才华依旧,以及早起勤奋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乾坤谁整顿,拟伴赤松閒”则表达了对整顿天地的无力和对与赤松子为伴的闲适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未登龙虎榜,且登龙虎山”:表达了作者对科举的失望和对修仙的向往。
  2. “一见三清易,三年一第难”:通过对比,突出了修仙的容易和科举的艰难。
  3. “剑埋光射斗,鸡鸣晓席关”: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虽未显达但才华依旧,以及早起勤奋的生活态度。
  4. “乾坤谁整顿,拟伴赤松閒”:表达了对整顿天地的无力和对与赤松子为伴的闲适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科举与修仙的对比,强化了主题。
  • 象征:“剑埋光射斗”象征虽未显达但才华依旧。
  • 拟人:“乾坤谁整顿”赋予天地以人的行为,表达了对整顿天地的无力和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世俗功名的淡泊和对超脱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虎榜:象征科举功名。
  • 龙虎山:象征修仙之地。
  • 三清:象征道教的最高神。
  • 剑埋光射斗:象征虽未显达但才华依旧。
  • 赤松:象征仙人,超脱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三清”指的是什么? A. 道教的三位最高神 B. 科举考试的三次机会 C. 龙虎山的三座山峰 答案:A

  2. 诗中的“赤松”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传说中的仙人 C. 红色的松树 答案:B

  3. 诗中的“剑埋光射斗”象征什么? A. 宝剑被埋没 B. 才华依旧 C. 星斗闪耀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表达了对自然和仙境的向往。
  • 王维《终南别业》: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夏元鼎《祷正一真君》: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和仙境的向往,但李白更多地展现了豪放的个性,而夏元鼎则更多地展现了淡泊功名的心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中国道教文化》
  • 《宋诗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壬戌西幸后 借薛尚书集 莲叶 江际 蔡处士 奔避 浯溪 书村叟壁 赠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鬲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包含闰的词语有哪些 乛字旁的字 老婆当军 包含裕的成语 淹华 弭除 克字旁的字 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茅卜 绵里裹铁 归师勿掩,穷寇勿追 为仁由己 泼语 音字旁的字 一响百应 石油沥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