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江际》

时间: 2025-07-12 04:23:00

诗句

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

那堪流落逢摇落,

可得潸然是偶然。

万顷白波迷宿鹭,一林黄叶送残蝉。

兵车未息年华促,早晚闲吟向浐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4:23:00

原文展示:

杳杳渔舟破暝烟,
疏疏芦苇旧江天。
那堪流落逢摇落,可得潸然是偶然。
万顷白波迷宿鹭,一林黄叶送残蝉。
兵车未息年华促,早晚闲吟向浐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夜色中渔舟的迷离景象,稀疏的芦苇映衬着古老的江天。面对人生的无常与流逝,诗人感到无奈与伤感。白色的波涛淹没了栖息的白鹭,树林中的黄叶为即将结束的蝉鸣送行。战争的车马未曾停息,时光匆匆,诗人只能在闲暇时吟咏向浐川。

注释:

  • 杳杳:形容幽暗、深远的样子。
  • 渔舟:指捕鱼的小船。
  • 破暝烟:在黑暗的烟雾中穿行。
  • 疏疏:稀疏的样子。
  • 流落:漂泊、流离。
  • 潸然:流泪的样子,表示悲伤。
  • 万顷:形容水面广阔的样子。
  • 白波:白色的波浪。
  • :迷失、模糊。
  • 宿鹭:栖息的白鹭。
  • 黄叶:秋天落下的黄叶。
  • 残蝉:已接近结束鸣叫的蝉。
  • 兵车未息:战争的车辆仍然在行驶。
  • 年华促:时光短暂、匆忙。
  • 闲吟:在闲暇时吟唱。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兵车未息”反映了唐代战乱频繁的社会背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对人生无常和时代变迁的感慨。“潸然”一词常用来形容因感伤而流泪,反映了诗人对命运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谷,字希逸,号青丘,唐代诗人,生于晚唐时期,因其诗风清新、自然,受到后世的推崇。郑谷的诗常常描绘自然景色,融入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江际》写于诗人经历战乱与动荡的时期,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沉思与感慨。诗中表现了对人生短暂、流逝无常的深刻理解,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郑谷的《江际》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动人的江边夜景,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诗首句“杳杳渔舟破暝烟”生动地勾勒出渔舟在夜雾中的孤独感,渔舟的遥远与夜色的幽暗形成鲜明对比,渔舟仿佛是流浪在无尽的黑暗中,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接下来的“疏疏芦苇旧江天”则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稀疏的芦苇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过往的回忆。

“那堪流落逢摇落,可得潸然是偶然。”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感,流落与摇落是对生命无常的直观反映,诗人对这种偶然的感慨使整首诗增添了一层伤感的情绪。接下来的“万顷白波迷宿鹭,一林黄叶送残蝉”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悟。白色的波涛和黄叶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无情。

最后两句“兵车未息年华促,早晚闲吟向浐川”则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结合,表达了诗人在战争纷扰中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对时光、对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探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杳杳渔舟破暝烟:渔舟在深沉的夜色和烟雾中行驶,渔舟的孤独与迷茫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2. 疏疏芦苇旧江天:稀疏的芦苇映衬着古老的江天,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模糊。
  3. 那堪流落逢摇落:流落与摇落,指人生的无常和遭遇的偶然,表达了诗人对无奈的感叹。
  4. 可得潸然是偶然:流泪的情感与偶然的命运交织,强调了生命的脆弱与不确定。
  5. 万顷白波迷宿鹭:广阔的白波迷失了栖息的白鹭,象征着对家园的失落。
  6. 一林黄叶送残蝉:黄叶与残蝉共同营造出秋天的萧瑟,表现了生命的凋零。
  7. 兵车未息年华促:战争仍在继续,时间却匆匆流逝,突出了时代的紧迫感。
  8. 早晚闲吟向浐川:在忙碌与战争之余,诗人向往着平静的浐川,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以“白波”、“黄叶”等自然元素比喻人生的无常与流逝。
  • 拟人:如“宿鹭”与“残蝉”,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具有一定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思考,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它既反映了个体生命的脆弱,也揭示了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渔舟:象征孤独与漂泊,代表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 芦苇:象征生命的脆弱,反映了时间的流逝。
  • 白波:象征着无情的岁月与人生的迷茫。
  • 黄叶:象征衰老与生命的终结,传达出凋零的感伤。
  • 宿鹭:象征着安宁与归属,反映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杳杳渔舟”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
    • B. 快乐
    • C. 激昂
  2. “万顷白波迷宿鹭”中的“白波”象征着什么?

    • A. 宁静
    • B. 无情的岁月
    • C. 美好回忆
  3. 诗人提到的“兵车未息”反映了哪个时期的社会背景?

    • A. 和平时期
    • B. 战争时期
    • C. 太平盛世

答案:

  1. A. 孤独
  2. B. 无情的岁月
  3. B. 战争时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郑谷的《江际》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郑谷更侧重于自然景物与内心感悟的结合,王维则更多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哲理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赠王左丞诗 答高博士诗 登禅罔寺望和虞记室诗 哭吴兴柳恽诗 塘边见古冢诗 苦热诗 春暮喜晴酬袁户曹苦雨诗 刘博士江丞朱从事同顾不值作诗云尔 从主移西州寓直斋内霖雨不晴怀郡中游聚诗 夜梦故人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采字旁的字 财竭力尽 屏气慑息 门神 吹毛索疵 饭粝茹蔬 呆似木鸡 釒字旁的字 挥斥 堙厄 十年寒窗 智勇兼全 爿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馬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