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2:38
作者: 郑谷 〔唐代〕
槿坠蓬疏池馆清,
日光风绪淡无情。
鲈鱼斫鲙输张翰,
橘树呼奴羡李衡。
十口漂零犹寄食,
两川消息未休兵。
黄花催促重阳近,
何处登高望二京。
芙蓉花落在池边,清澈的水面上波光粼粼,
阳光透过微风,却显得淡薄无情。
鲈鱼被切成片,送往张翰的桌上,
橘树上呼唤着奴隶,羡慕李衡的丰收。
虽然家中十口人漂泊不定,但依旧寄食于他乡,
两岸的消息不断,战事未曾停息。
黄花催促着重阳节的临近,
我该去哪里登高远望两京的美景呢?
作者介绍: 郑谷,字稚川,号雪窗,唐代诗人,晚唐时期杰出代表,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尤擅长写景抒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郑谷的漂泊生涯中,表现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局动荡的感慨。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体现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漂泊》表现了郑谷在动荡时局中的孤独与无奈。诗中以“槿坠蓬疏池馆清”开篇,营造出清幽的环境,然而随之而来的“日光风绪淡无情”则将这种美好瞬间击碎,显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鲈鱼斫鲙输张翰”,则通过对美食的描写,暗示了身边的繁华与自己的漂泊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孤独的氛围。
“十口漂零犹寄食”一句,直白地表达了身在他乡的无奈,十口人却依旧要寄食于他人,更显其生活的困顿。之后的“两川消息未休兵”,通过对战乱的提及,增强了诗的历史感,突显出个人命运的渺小与无力。
最后两句“黄花催促重阳近,何处登高望二京”,则通过节令的转变,巧妙地引入了对未来的期望与对家的渴望,尽管身处异乡,心中依然有一种对故土的牵挂与思念。
整首诗构建了一个丰富的意境,展现了个人与社会、自然的深刻联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哲思和情感的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家人的牵挂以及对生活无常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与哲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鲈鱼”象征什么?
“十口漂零犹寄食”中的“十口”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重阳”意味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