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1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17:02
玉宇无尘万籁幽,卷帘一派暮烟浮。
飞飞归燕方辞社,寂寂寒蛩已报秋。
桂蕊迎风香满袖,桐阴绕座月当楼。
世情争似清虚好,不染人间半点愁。
在清澈的天空中没有灰尘,万籁俱寂,显得格外幽静。卷起窗帘,看到一片暮色轻烟飘浮。归来的燕子飞翔着,正要告别自己的巢穴;寂静的寒蝉已经在传递秋天的讯息。桂花的香气迎风而来,满满地飘散在衣袖中;桐树的阴影环绕着座位,明月照在楼台上。世间的情感怎能比这清虚的好呢?不沾染尘世的烦恼与忧愁。
孔丽贞(约1640-约1700),清代女诗人,出身于书香世家。她的诗歌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清新的意象著称,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以及对人世间烦恼的超然态度。
这首《中秋对月》以清幽宁静的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切体验和对人间世情的超然态度。开篇描绘了清澈的天空和宁静的环境,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随着诗歌的发展,燕子的归巢和寒蝉的鸣叫,暗示着秋天的来临,时间的流逝。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又巧妙地引入了桂花的香气和月光的影子,进一步深化了秋天的意境。最后一句“世情争似清虚好,不染人间半点愁”,则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扰的淡泊与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世烦恼的超然态度,展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诗中“玉宇无尘”中的“玉宇”指的是什么?
“寒蛩”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对世间的态度是怎样的?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孔丽贞的《中秋对月》更加强调自然的清幽与内心的宁静,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亲人的思念和离愁。两首诗都有浓厚的月夜意象,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