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0:12
耕桑本是吾儒事,不免饥寒智者非。
出处自然皆有据,不应感念泣牛衣。
这首诗的意思是:耕种和桑树的养殖本是我们读书人的责任,但我们也免不了饥寒的困扰,这不是智者所能逃避的。自然界的事物都有其依据,不应该为此而感伤,流泪在牛衣上。
李侗,宋代诗人,生于士人家庭,致力于文人理想,诗风清新,常以平实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柘轩》写于李侗对当时社会的感慨,表达了读书人面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与对自然规律的理解。
《柘轩》是李侗的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表达了他对农耕与读书人生活的思考。诗的开头,诗人以“耕桑”作为引子,强调了读书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然而随之而来的“饥寒”却揭示了生活的无奈与辛酸。这种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接着,诗人引入了“出处自然皆有据”的观念,强调了自然法则的存在,提醒人们对生活的不如意应有更为理性的态度。最后一句以“泣牛衣”作结,生动地刻画了悲伤的情景,让人不禁为诗人的感慨而动容。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诗人对于生活、自然和责任的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意义。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思考,以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理性与淡然。
李侗的《柘轩》主要探讨了哪个主题?
A. 对自然的敬畏
B. 责任与生活的困境
C. 友情与爱情
D. 战争与和平
诗中提到的“泣牛衣”体现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悲伤
C. 愤怒
D. 快乐
“出处自然皆有据”这句话表达了什么观点?
A. 自然规律不可改变
B. 自然是美好的
C. 人应该征服自然
D. 自然与人无关
《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李侗的诗更加强调责任与无奈,而陶渊明则更偏向于对田园的理想化描述。
以上内容为对李侗《柘轩》的全面解析,涵盖了诗歌的主题、意象、修辞、背景等方面,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