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0:1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0:14:10
老去无求心自清,不争利禄不争名。
消除结习耽岑寂,却被旁人说矫情。
年纪大了,没有什么要求,心里自然清净;
不争取金钱和名声。
消除了世俗的牵绊,沉浸在宁静中,
却被别人说成是矫情。
此诗虽无直接引用古代典故,但整体意境与“隐士”文化相契合,反映了道家和儒家对名利的看法。诗中表现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表现了老年人对人生的反思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柯鸿年,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观察。其诗风简练,注重内心的表达,常常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境界。
此诗创作于作者晚年,可能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会对过往的追求进行审视,柯鸿年便在此诗中表达出对名利的放下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述怀》是一首表现内心追求的诗,诗人在这首诗中流露出对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开头两句“老去无求心自清,不争利禄不争名”,直接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超脱和内心的宁静。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意识到,名利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反而会使人的心灵变得复杂和浮躁。
接下来的“消除结习耽岑寂,却被旁人说矫情”,则表现出内心的矛盾与孤独。虽然诗人努力摆脱世俗的牵绊,享受宁静的生活,但却遭到了旁人的误解与指责,这种“矫情”的说法反映了社会对真实自我的不理解。诗人在追求心灵自由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外界的压力与质疑,这使得他在享受宁静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丝无奈和愤懑。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提到的“利禄”指的是什么?
A. 金钱和名声
B. 学问和品德
C. 友情和爱情
D. 健康和快乐
诗人在生活中追求的是什么?
A. 名利
B. 内心的宁静
C. 地位
D. 权力
“却被旁人说矫情”中的“旁人”指的是?
A. 朋友
B. 家人
C. 社会外界
D. 自己
陶渊明在《饮酒》中也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超脱,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与柯鸿年的《述怀》相似,两者都体现了对世俗的反思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