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2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29:29
晨驾辞阴渚,逶迤见岩丘。
芳翠涤余蔼,回沙灼清流。
泄云漫方聚,深竹疑晴秋。
岑峦有连蝉,道里无险投。
纷袭缅腾茜,汨瀄摇澄湫。
枫楮秀中椒,荈蕨横道周。
青苗漾白水,明畴写嵎陬。
沧沧水雾滋,娟娟微阴收。
白鸟既轻弱,飞鲦亦缓游。
旅人从此涉,景曜俄然遒。
余晖满层峰,惆怅靡淹留。
清晨的驾车离开阴湿的水边,蜿蜒的道路展现出岩石的高丘。
芳草与翠绿洗涤着余晖,细沙在清流中闪烁。
云彩在天空中漫无目的地聚集,深邃的竹林让人怀疑是晴秋。
山峦中传来连绵的蝉声,路途上没有任何险阻可投。
细雨袭来,犹如缅甸的彩云,水波轻摇溪流清澈。
枫树与槭树在中间交错,蕨类植物横生在道路两边。
青苗在白水中摇曳,明亮的田畴在河岸上展现。
朦朦水雾滋润着大地,微微的阴影缓缓收起。
白鸟轻盈而弱小,游动的鲦鱼也显得悠闲。
旅人在此涉水而过,眼前的景色瞬间变得鲜明。
夕阳的余晖洒满层峦,心中不禁产生了惆怅,无法长久停留。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其中的自然描写和感悟生命的情绪反映了传统中国诗词中对自然的崇敬与热爱,尤其在清代的文人中称得上是一个重要的创作背景。
李雯,清代诗人,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主题,擅长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山水风光。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李雯游历余杭至潜道的过程中,感受到沿途的自然美景和内心的情感交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自余杭历于潜道中》是一首描摹自然风光的古诗,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整首诗描绘了清晨时分,作者驾车游历于山水之间,沿途的景色如画,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晨光下的山川、流水、植物,渲染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
通过描绘“芳翠”、“清流”、“连蝉”等意象,诗人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旅人从此涉,景曜俄然遒”一句,表达了旅人在此地驻足观赏的愉悦与感慨,瞬间的美丽令人心醉。最后的“惆怅靡淹留”道出一种对美好瞬间的留恋,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既有对仗的工整,又有比喻的细腻,形成了和谐的音韵与流畅的节奏,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深情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流露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人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体现了传统中国诗歌中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诗中“晨驾辞阴渚”中的“阴渚”指的是:
A. 明亮的阳光
B. 阴湿的水边
C. 干燥的沙滩
D. 高大的山丘
诗中“细雨袭来,犹如缅甸的彩云”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比
D. 排比
诗中“余晖满层峰,惆怅靡淹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惆怅
C. 愤怒
D. 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