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酹江月/念奴娇》

时间: 2025-04-27 20:59:41

诗句

孤村篱落,玉亭亭、为问何其清瘦。

欲语还愁谁索笑,临水嫣然自照。

甘受凄凉,不求识赏,风致何高妙。

松挨竹拶,更堪霜雪﹀︽。

争奈终是冰肌,也过了几个,晴昏雨晓。

冷艳寒香空自惜,後夜山高月小。

满地苍苔,一声哀角,疏影归幽渺。

世无和靖,三花两蕊不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59:41

原文展示

孤村篱落,玉亭亭为问何其清瘦。
欲语还愁谁索笑,临水嫣然自照。
甘受凄凉,不求识赏,风致何高妙。
松挨竹拶,更堪霜雪。
争奈终是冰肌,也过了几个,晴昏雨晓。
冷艳寒香空自惜,後夜山高月小。
满地苍苔,一声哀角,疏影归幽渺。
世无和靖,三花两蕊不少。

白话文翻译

在孤零零的村落中,篱笆旁的亭子显得格外清瘦。
想要开口却又愁苦,谁来索取笑声?
在水边轻轻照映,甘愿承受这凄凉,不求外人欣赏,
这风雅气质何其高妙。
松树挨着竹子,难耐霜雪。
可惜终究只是一身冰冷的肌肤,已经过了多少个晴天和雨夜。
冷艳的香气空自珍惜,夜深山高月小。
满地的苍苔,一声哀角,寂寞的影子归于幽暗。
世上再无和靖,三花两蕊也不再。

注释

  • 孤村:孤独的村落。
  • 篱落:篱笆和小道的结合,形容环境的清幽。
  • 玉亭亭:形容亭子如玉般清丽。
  • 嫣然自照:指水面上倒影美丽,映照出自己的容颜。
  • 甘受凄凉:愿意承受孤独和凄凉的环境。
  • 冰肌:比喻自己清冷的气质。
  • 和靖:指苏东坡和苏轼的和靖之交,暗示诗人对友谊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长庚,宋代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而闻名。生平事迹较为模糊,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人情世故的深邃思考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孤独和清冷的环境中,诗人面对周遭的美景与内心的孤独,产生了深刻的感慨,反映了宋代士人的心境与情怀。

诗歌鉴赏

《酹江月》是一首表达孤独与清冷美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景物描写来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开头的“孤村篱落”设定了一个清幽、孤独的环境,接着“玉亭亭为问何其清瘦”既描写了亭子的清瘦,又暗示了诗人的孤独。诗人在面对这份孤独时,内心却有着细腻的情感波动,尤其是“欲语还愁谁索笑”,表达了想要倾诉却又无处诉说的苦闷。

诗人甘愿承受这份凄凉,体现出一种大气与洒脱的态度。“风致何高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风景的欣赏,对自己内心孤独的反思。后面提到的“松挨竹拶,更堪霜雪”则在描绘自然景致的同时,暗指诗人的心境。

整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示了人与自然、孤独与美的复杂关系,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孤村篱落,玉亭亭为问何其清瘦:在孤独的村落中,亭子显得清瘦,隐喻诗人内心的孤独。
  2. 欲语还愁谁索笑:想要说话却又担心无人回应,反映出孤独感。
  3. 临水嫣然自照:在水边静静地照映自己,表现出一种自我欣赏的清雅。
  4. 甘受凄凉,不求识赏:愿意承受孤独,不求别人的认可。
  5. 风致何高妙:感叹自然的高雅与美妙。
  6. 松挨竹拶,更堪霜雪:松树和竹子在寒霜和雪中相互依偎,象征友谊的坚韧。
  7. 争奈终是冰肌:可惜自己只是冰冷的外表,内心却渴望温暖。
  8. 冷艳寒香空自惜:冷艳的香气无处寄托,表现出对美的无奈珍惜。
  9. 满地苍苔,一声哀角:满地青苔,似乎在诉说着寂寞的悲歌。
  10. 疏影归幽渺:疏落的影子归于幽暗,形象地表达了孤独感。
  11. 世无和靖,三花两蕊不少:表达对友谊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肌”比喻诗人的孤冷气质。
  • 拟人:如“松挨竹拶”,赋予自然情感。
  • 对仗:如“晴昏雨晓”,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村:象征孤独与寂寞。
  • 亭子:象征宁静与雅致。
  • 松竹:象征坚韧的友谊与自然的和谐。
  • 苍苔: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冰肌”指的是:
    A. 诗人的美貌
    B. 诗人的孤冷气质
    C. 冷艳的香气
    答案:B

  2. 诗人对孤独的态度是:
    A. 愤怒
    B. 甘愿承受
    C. 忽视
    答案:B

  3. “临水嫣然自照”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我欣赏
    B. 对他人的依赖
    C. 对孤独的逃避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葛长庚的《酹江月》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孤独感,但风格不同,李清照的作品更为细腻柔情,而葛长庚则更为高远冷艳。两者都通过自然描写反映内心情感,展现了宋代文人对孤寂与美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李清照诗词集》
  • 《词学研究》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酹江月》的诗意和艺术魅力。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荷桥暮坐三首 其三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 其一 过西山 望谢家青山太白墓二首 都下食笋自十一月至四月戏题 瓦店雨作四首 寄题更好轩二首 秋夜 洗面绝句 送永新杜宰解印还朝探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屈指可数 朽染 带冠字的成语大全_含冠字的成语及解释 自相抵牾 皮的同音字大全_汉字同音字学习 义岁 接三连四 草字头的字 黑衣 小学描写冬天的诗_优美冬季诗句大全 红粉青蛾 齐字隶书怎么写?这份齐字隶书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月下老儿 指东划西 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矛字旁的字 凵字底的字 鼻字旁的字 页字旁的字 山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