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3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33:22
酹江月
作者: 葛长庚
海天秋老,夜凄清坐对香温金鸭。
听得寒蝉声断续,一似离歌相答。
鸿雁初来,骅骝欲去,永夜烧红蜡。
不须别酒,有时亦呷一呷。
丈夫南北东西,何天不可,鸣剑雄开匣。
岂特东湖徐孺子,下得陈蕃之榻。
黄叶声干,碧莲香减,枕上凉萧飒。
出门一笑,四方风起云合。
在这个秋天的夜晚,海天一色显得苍凉,我静静坐在香气扑鼻的金鸭旁。
听着寒蝉断断续续的鸣叫,仿佛在回应着离别的歌曲。
大雁刚刚到来,骏马即将离去,漫长的夜晚里烛火红亮。
不需要特别的酒,有时轻轻呷一口也是可以的。
男子在南北东西之间,何处不能去,拔剑而鸣,气概豪放。
难道仅仅是东湖的徐孺子,能与陈蕃同坐高堂吗?
黄叶的声音干枯,碧莲的香气减弱,枕边凉风萧萧。
出门时一笑,四面风云骤起,气势磅礴。
作者介绍:
葛长庚,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在诗歌上颇具才华,尤其擅长描写秋天的景象与情感,诗风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酹江月》创作于秋季,正值诗人对人生、离别、友情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离别的忧伤,也有对豪情壮志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酹江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秋夜的凄清与思索。开篇以“海天秋老,夜凄清”引入,描绘了一个孤寂的秋夜场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寒蝉的断续鸣叫,像极了离别的歌声,增添了一种幽怨的气氛。
在诗中,鸿雁和骅骝的意象交织在一起,代表了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无奈。诗人以“永夜烧红蜡”的画面,传达出在漫长夜晚中人们对温暖的渴望和对友谊的珍视。而“不须别酒,有时亦呷一呷”则体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表明在孤独中也能找到乐趣。
最后,“四方风起云合”的结尾,点明了广阔的天地与个人的豪情,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无限向往与追求。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深邃,既有对秋夜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离别与追求,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索与对理想的执着,传递出一种豪情与洒脱的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寒蝉”象征着什么?
“出门一笑,四方风起云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骅骝”代表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