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2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23:58
吾家友堂翁,砚影双鬓寒。
刻志鑽书史,篝灯照夜阑。
学术三代上,文章两汉间。
胸次秋沆瀣,词吐玉琅玕。
冤哉命压头,那复博一官。
二埙策科第,亦不到金銮。
友堂纷遗稿,几成汲冢残。
江东兵燹馀,白璧喜重完。
我家有位老友堂翁,砚台映照着他双鬓的寒霜。
他刻意钻研书史,篝火旁的灯光照亮了夜阑。
他的学问追溯至三代的上古,文章成就则在两汉之间。
他的胸怀如秋日的沆瀣,言辞如同美玉琅玕一般。
可怜的命运压在头上,怎能再去追逐官职呢?
即使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也无法登上金銮殿。
友堂留下的遗稿,几乎变成了汲冢的残余。
江东战乱之后,白璧得以重见天日,令人欣喜。
作者介绍:
吴龙翰,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表现对学术的追求与对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在宋代,士人对科举的重视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交织在一起,吴龙翰的诗作反映了这一时代背景。
《读家集》是吴龙翰通过对友堂翁的描写,表达自己对知识和命运的感慨。诗中以“友堂翁”开篇,展现出一种亲切感,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这位老者的深厚学识和孤独情怀。通过对友堂翁的描绘,作者不仅呈现出一位学者的形象,也暗含了对自身命运的反思。诗中提到的“冤哉命压头”,抒发了诗人对命运不公的无奈,尤其是在科举这样一个看似公平的制度下,依然存在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与无奈。
此外,诗中丰富的意象,如“砚影”、“篝灯”、“秋沆瀣”等,既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气息,又增添了几分淡淡的忧伤。最后几句承接前文,表达出对友堂翁遗稿的珍惜与历史的沧桑感,展现出诗人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思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学术追求的执着与对命运的无奈,突显知识的珍贵与历史的沧桑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友堂翁”指的是谁?
A. 作者的父亲
B. 作者的朋友
C. 一位官员
D. 一个传说中的人物
诗中“冤哉命压头”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A. 快乐
B. 愤怒
C. 无奈与感伤
D. 高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吴龙翰更加侧重于个人的学术追求与命运感受,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苦难,展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