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武公望催梅三首》

时间: 2025-04-26 21:55:14

诗句

准拟花前玉斚飞,那知辜负隔年期。

枝头未报春来信,閒却西湖处士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5:14

原文展示:

和武公望催梅三首
廖行之
准拟花前玉斚飞,那知辜负隔年期。
枝头未报春来信,闲却西湖处士诗。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本打算在花前飞舞,怎料却辜负了隔年的期望。
枝头还未传来春天的消息,闲来却读起西湖的诗篇。

注释:

  • 准拟:本来打算、计划。
  • 玉斚:指美丽的花瓣,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的美丽。
  • 辜负:辜负、失去机会或期望。
  • 隔年期:指的是约定的时间,经历了一年。
  • 枝头未报:枝头尚未传来春天的消息。
  • 西湖处士:指的是隐居在西湖的士人,常常吟诗作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以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物为主题,擅长描绘春花秋月,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观察力。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天,诗人期待梅花的盛开,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春天的渴望。此时正值梅花的花期,诗人以梅花为切入点,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梅花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首句“准拟花前玉斚飞”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盛开的憧憬,意象生动,仿佛看到了梅花在春风中摇曳的美丽画面。然而,接下来的“那知辜负隔年期”则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那份期待并未如愿以偿,暗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伤。

第三句“枝头未报春来信”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梅花尚未开放,象征着春天的迟到,诗人心中的焦急与期待愈发明显。最后一句“闲却西湖处士诗”则是诗人转向一种自我安慰的状态,虽然没有梅花的盛开,但可以在西湖的美景中寄情于诗,体现了一种豁达与洒脱的心态。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交织着期待与失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准拟花前玉斚飞:诗人原本打算在花前翩翩起舞,形象地表达了对梅花的期待。
  2. 那知辜负隔年期:然而,事情却未如愿,时间的流逝让期待变得无比失落。
  3. 枝头未报春来信:梅花的花蕾尚未绽放,象征春天的到来迟迟未见。
  4. 闲却西湖处士诗:虽然没有梅花的盛放,但诗人选择在西湖吟诗,找到了一种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玉斚”,增强了诗的美感。
  • 对仗:诗中“花前”和“西湖”形成对比,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寄托。
  • 拟人:枝头未能“报信”,赋予自然以情感,使得诗意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无奈交织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美丽和希望,同时也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 西湖:作为自然的象征,代表着诗人在失落中的自我安慰和对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准拟花前玉斚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
    B. 失落
    C. 愤怒

  2. “枝头未报春来信”中,春天的象征是什么? A. 梅花
    B. 时间
    C. 诗人

  3.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选择了什么方式来应对失落? A. 忧伤
    B. 吟诗
    C. 归隐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描绘春天的情景,表现对时光的思考。
  • “月下独酌”(李白):探讨孤独与自然的关系,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诗词对比:

  • 《梅花》(王安石):两者都以梅花为主题,但王安石更强调梅花的坚韧和斗志,而廖行之则更侧重于对期待的描绘和失落的感慨。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词选集》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诗词研究与批评》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梦芙蓉 同梅生嘿园晓泛荷湾 梦芙蓉 梦芙蓉 韬公招同八里台晓泛 梦行云 用梦窗韵 梦行云 御带花 芝麻 御带花 御带花 屡从西华门过金鳌、玉练二桥,马上口占 御带花 御带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奸不厮欺,俏不厮瞒 镸字旁的字 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瓦字旁的字 百思不解 迁报 包含忒的词语有哪些 心字底的字 扳手 示字旁的字 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侧词艳曲 就楼磨刀 抽筋拔骨 单耳刀的字 众庶 阴山山脉 襜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