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9:56
至乐词寄黄几复
作者:黄庭坚 〔宋代〕
余泛观於天下兮,何者乐而谁者足忧。
忧於窘窘不得兮,乐尽万物而无求。
翫声色而弊形性兮,维造化之螟蠹。
将逍遥炉锤之外兮,尚何俛首而婴此细故。
百年存亡得失兮,吾既视奕棋与摴蒲。
寒暑浅夜极则迁兮,有满则有虚。
应龙之不拘系乎,宁与羸马帖耳而求刍。
云升雨降兮,上下有无。
入与神会兮,出与化俱。
无对於天下兮,制命在予。
贾群嚣而我静兮,岂其跨一世以求直。
乃有德人相与友兮,忘我於忘言之域。
廓宇宙以为量兮,奚自适而不通,遂风休而水释。
我在世间随意观察,什么是快乐,谁又在忧愁呢?
忧愁于困窘中无所作为,快乐则是享受万物而无所求。
沉迷于声色之中而损害了本性,正如自然界的害虫一般。
若要在炉火锤炼之外逍遥自在,何必低头去纠缠于这些琐事?
百年之间的存亡得失,我已经看透了棋局与蒲草的变化。
寒暑交替,昼夜更迭,总是有满有虚。
像应龙那样不被拘束,宁愿与瘦弱的马耳边低语寻求草料。
云彩升腾,雨水降落,天地之间有无相对。
与神灵会合,化身与万物同在。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对立,命运掌握在我手中。
虽然世间喧嚣,我却保持宁静,难道要为了寻求真理而跨越一个世纪吗?
有道德的人彼此交朋友,在无我和无言的境界中忘却自我。
以宇宙为度量,何必自我适应而不通达,最终风停水静。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他与苏轼、蔡襟、晏殊并称“中兴四杰”,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黄庭坚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哲理思想。
创作背景
《至乐词寄黄几复》创作于黄庭坚晚年,正值他经历了世事的波折与个人的思考,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感悟,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至乐词寄黄几复》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体现了黄庭坚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全诗通过对“乐”与“忧”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开篇便提出“何者乐而谁者足忧”,引导读者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什么又是无谓的忧愁。诗中提到“乐尽万物而无求”,表达了诗人对物质欲望的超越,强调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同时,诗中对自然的描写,如“云升雨降”,更是展示了天地之间的和谐与变化。诗人通过“应龙之不拘系乎”,抒发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世俗羁绊的反思。在与德人交友、忘我于无言的理想中,诗人追求的是一种无我、无欲的境界,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真诚友谊的重要性。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宇宙的敬畏,展现了黄庭坚作为一个诗人的深邃与智慧,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余泛观於天下兮,何者乐而谁者足忧。
诗人随意观察世界,探讨快乐与忧愁的关系。
忧於窘窘不得兮,乐尽万物而无求。
在困境中忧愁,享受万物而不求任何回报则是快乐的真谛。
翫声色而弊形性兮,维造化之螟蠹。
沉迷于声色之中,损害了本性,正如自然界的害虫。
将逍遥炉锤之外兮,尚何俛首而婴此细故。
在炉火锤炼之外追求逍遥,何必低头去纠缠琐事?
百年存亡得失兮,吾既视奕棋与摴蒲。
生命的得失变化如棋局,我对此心知肚明。
寒暑浅夜极则迁兮,有满则有虚。
冬夏交替,白昼与黑夜的变化,总是有盈有亏。
应龙之不拘系乎,宁与羸马帖耳而求刍。
像应龙那样不受束缚,宁愿与弱马低语寻求草料。
云升雨降兮,上下有无。
云彩升腾、雨水降落,天地之间有无相对。
入与神会兮,出与化俱。
与神灵相会,融入万物的变化之中。
无对於天下兮,制命在予。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对立,命运掌握在我手中。
贾群嚣而我静兮,岂其跨一世以求直。
尽管世间喧嚣,我依然保持宁静,难道要为了真理而跨越一生?
乃有德人相与友兮,忘我於忘言之域。
有德者相交,彼此忘却自我,沉浸在无我无言的境界。
廓宇宙以为量兮,奚自适而不通,遂风休而水释。
以宇宙为度量,何必自我适应而不通达,最终风停水静。
修辞手法
本诗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例如“云升雨降”描绘自然变化,构成鲜活的意象;“贾群嚣而我静”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自然的热爱,强调了超越世俗的快乐与追求真理的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应龙”象征什么?
诗人认为快乐的真谛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贾群嚣”代表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