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3:00
原文展示:
嘈杂乘阴雨,跳梁占废池。
张唇谁不厌,磔腹帝宁私。
足踏银床险,身蒙锦襖痴。
世方多吻士,吾有感于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阴雨天的嘈杂景象,显得格外混乱,仿佛有些小丑在荒废的池塘上乱跳。人们张嘴嬉笑,谁能不感到厌烦?就连那些权贵也显得自私自利。踏上银色的床铺十分危险,身上披着华丽的锦衣却显得愚痴。在这个世道上,许多人趋炎附势、迎合权贵,我对此感慨颇深。
注释:
- 嘈杂:形容声音杂乱、喧闹。
- 阴雨:指天气阴沉多雨。
- 跳梁:形容小丑或不正经的人在夸张地行动。
- 张唇:指开口说话或发声。
- 磔腹:形容残忍的行为,这里暗指对他人痛苦的漠视。
- 帝宁:指某些权贵,暗含对权力者的讽刺。
- 银床:比喻奢华的生活,却暗藏危险。
- 锦襖:华丽的衣服,象征表面风光。
- 吻士:指趋附权贵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德邻,号月溪,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而闻名,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诗人通过描绘阴雨中的嘈杂和人们的伪善,表达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阴雨天气为背景,运用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嘈杂和混乱的社会。开头两句通过“嘈杂”和“跳梁”的描写,营造出一种不和谐的氛围,暗示社会的动荡与不安。接下来的“张唇谁不厌”一语,流露出诗人对人们虚情假意的厌恶,表现出一种对人性与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诗中“足踏银床险,身蒙锦襖痴”则揭示了奢华生活下的危险与愚蠢,似乎在讽刺那些依赖权贵而不知自省的人。最后两句“世方多吻士,吾有感于斯”不仅表现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感慨,也体现了他对自身处境的思考。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传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嘈杂乘阴雨:描写阴雨天的嘈杂声,暗示社会环境的混乱。
- 跳梁占废池:小丑般的行为象征着无所事事的人们在荒废的社会中肆意妄为。
- 张唇谁不厌:对人们虚伪嘴脸的强烈厌恶,反映出诗人不满。
- 磔腹帝宁私:指对权力者的冷漠与自私,表现出社会的冷酷。
- 足踏银床险:隐喻奢华生活的危险,表明不安的社会基础。
- 身蒙锦襖痴:奢华的外表下隐藏的愚蠢与盲目。
- 世方多吻士:指出社会中趋附权贵的人多,表现出对风气的批判。
- 吾有感于斯:表达诗人对这一切现象的感慨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奢华生活比作“银床”,暗示其潜在的危险。
- 对仗:诗中运用对仗的方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跳梁”的形象,夸张了社会的嘈杂与混乱。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与批判,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对权贵与底层人民生活状态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忧虑。
意象分析:
- 阴雨:象征着混乱与沮丧的社会状态。
- 废池:代表被忽视、荒废的社会场景。
- 银床:奢华生活的象征,同时暗示其背后的危险。
- 锦襖:外表的华丽却掩盖了内心的愚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嘈杂乘阴雨”中的“嘈杂”是指什么?
-
“足踏银床险”中,“银床”象征着:
- A. 危险的生活
- B. 舒适的生活
- C. 繁忙的生活
-
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态度是:
答案:
- B. 喧闹
- A. 危险的生活
- B. 反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杜甫的诗歌都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批判,但刘克庄更多地表达了对当时权贵的讽刺,而杜甫则关注民生疾苦,展现出不同的社会视角。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刘克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