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0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04:20
作者: 王哲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真清真静,便是虎和龙。
澄澄湛湛,婴儿姹女自升腾。
寂默刀圭根本,斋戒换西东。
时中十二,常常觉照,内调神气玉炉功。
何须寻枝摘叶,岂论语丹经。
假馀玄妙,知懒惰亦成空。
灭睡忘言除欲,饮膳少丰融。
外系疏啬,人情淡薄,念头打破渐幽通。
这首诗表达了真清和静谧的境界,就像虎与龙那样的威严与神秘。澄澈而深邃,婴儿与少女自然而然地升腾而起。寂静与清晰是根本,斋戒则是在西方与东方之间的转换。时光在此刻流动,时常觉悟照亮内心,调和神气就如同在玉炉中修炼。何必去追求枝叶的繁茂,何必去讨论那些经典和丹经。即使假借一些玄妙的知识,知道懒惰也只会让一切变为空虚。消灭沉睡、忘却语言、除去欲望,饮食应简朴而融洽。外在的疏离与人情的淡薄,思维的缠绕逐渐打破,内心开始通透。
王哲是元代的诗人,他的作品多受道教和禅宗影响,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这首诗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尤其是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俗生活时,如何实现内心的清净与和谐。
王哲的《六么令》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以“真清真静”开篇,直接点出主题,隐喻着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接着通过“虎和龙”的比喻,暗示着这种境界的不可动摇与力量,令人联想到道教哲学中的阴阳二气的和谐。
诗人用“婴儿姹女自升腾”描绘了纯真与无邪的状态,反衬出成人世界的复杂与纷扰。随后,诗句转向内修,提到“斋戒换西东”,强调修行的重要性,这体现了王哲对道教修行的推崇。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宁静而深邃,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深入探讨了超越欲望、回归本真的主题,强调内心的调和与宁静。他提到“何须寻枝摘叶”,提醒人们不必执着于表面,而应关注内心的修炼。王哲通过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勾勒出一种理想的精神境界,令人陶醉与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诗人提倡简约、内修,强调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深邃,表达了对生命真谛的思考。
《六么令》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虎和龙”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