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1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7:10
早花随处发,春鸟异方啼。
万里清江上,三年落日低。
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
门径从榛草,无心走马蹄。
早春的花朵到处绽放,春天的鸟儿在不同的地方鸣叫。
在万里清澈的江面上,夕阳已经低垂了三年。
我害怕人群,住在小小的茅屋里,性情狭隘,适合隐居。
小路被榛草覆盖,我无心骑马而过。
杜甫的“畏人”反映了他对社会的疏离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在战乱和动荡中对安宁生活的渴望。诗中提到的“落日”可以理解为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而“畏人”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人世纷扰的逃避。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战争、民生等各个方面,被后人称为“诗史”。杜甫的一生经历了盛唐的繁荣与安史之乱的动荡,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畏人》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他流亡生涯的艰难时期。此时的他目睹了国家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心中充满了对社会的失望与对隐居生活的渴望。诗中表现了他对人世的畏惧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畏人》是杜甫在年老时所作的一首诗,表现了他对社会的疏离感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的前两句“早花随处发,春鸟异方啼”描绘了早春的生机与活力,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似乎与杜甫的内心状态形成鲜明对比。后两句则转入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人群的畏惧、对小筑的依恋以及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万里清江上,三年落日低”这一句,给人一种孤独而凄凉的感觉,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无奈。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示了杜甫在动荡岁月中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情感共鸣。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纷扰人世的畏惧,反映了杜甫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奈与渴望,具有深刻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早花”象征什么?
A. 新生与希望
B. 伤感与离别
C. 生命的逝去
“畏人成小筑”中“畏人”指的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恐惧
B. 对人群的畏惧
C. 对动物的害怕
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是什么?
A. 喜欢安静
B. 害怕人群
C. 渴望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