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6:2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6:20:21
前苦寒行二首
作者:杜甫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
楚江巫峡冰入怀,虎豹哀号又堪记。
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
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
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
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何所归。
这首诗描绘了寒冷的冬天,长安的雪积得一丈高,牛马因寒冷而缩成了刺猬的模样。楚江巫峡的冰冷刺入怀中,虎豹的哀鸣令人难以忘记。秦城的老翁和荆扬的客人,习惯了炎热的天气,穿着轻薄的衣服。寒冷的气候和炎热的气候交替出现,手持白羽箭的我却不敢轻易放下。去年在白帝山上积雪,今年在白帝山下仍然是雪。蛟龙被冰冻埋藏在南浦,寒风刺骨,刮得肌肤生疼。楚地的人四季都穿麻衣,楚天万里无光辉。传说中三足乌的脚恐怕会断裂,羲和(太阳神)送走的光明又将归向何方?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历史、社会、民生等多个方面,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时期,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身处动荡的时局,感受到了极大的寒冷与困苦,因而写下此诗,表达自己对严冬与苦难的深切感受。
《前苦寒行二首》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严冬的寒冷以及人与自然的搏斗。诗的开头以“汉时长安雪一丈”引入,展示了深厚的历史感,接着通过对牛马的描写,展现了寒冷对生物的影响,生动形象。接下来的几联通过描述楚江与巫峡的冰冷、虎豹的哀鸣,带有一种悲凉的气氛,反映出自然界的残酷。
诗中提到“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劣,隐含着对未来的无奈和担忧。尤其是“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表现出故乡人民的艰难与困苦,传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寒冷的细致描绘,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结尾的“羲和送将何所归”更是引发对未来的深思,体现了诗人对光明与希望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极端天气的描绘,反映了大自然的严酷与人类的无力,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思考与对未来希望的渴求。
诗词测试:
杜甫的《前苦寒行二首》主要讲述了哪种天气现象?
诗中提到的“白羽”象征什么?
诗中“楚人四时皆麻衣”这一句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