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仓颉造字台》

时间: 2025-04-27 00:46:21

诗句

万古不长夜,斯文焕初启。

羲皇画卦爻,厥佐得仓史。

仰观星斗象,俯察蹄迒理。

作字代结绳,百度立纲纪。

功在尧文先,宣尼称后死。

遗台如果在,庙食无千祀。

胡令西来僧,筑室踞其趾。

或云梵祛偻,本出同父耳。

旁行及左行,渊源无异揆。

斯言讵合经,儒者未敢是。

小学今废绝,俗书方填委。

不知有籀斯,安论蝌蚪起。

翻惭异域人,各守开辟轨。

谁当执此咎,已往无可訾。

又疑初造时,鬼哭何不知。

先民亦有言,识字忧患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6:21

原文展示:

万古不长夜,斯文焕初启。
羲皇画卦爻,厥佐得仓史。
仰观星斗象,俯察蹄迒理。
作字代结绳,百度立纲纪。
功在尧文先,宣尼称后死。
遗台如果在,庙食无千祀。
胡令西来僧,筑室踞其趾。
或云梵祛偻,本出同父耳。
旁行及左行,渊源无异揆。
斯言讵合经,儒者未敢是。
小学今废绝,俗书方填委。
不知有籀斯,安论蝌蚪起。
翻惭异域人,各守开辟轨。
谁当执此咎,已往无可訾。
又疑初造时,鬼哭何不知。
先民亦有言,识字忧患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汉字的创造与文化传承的感慨。诗中提到,万古的夜晚不再漫长,文采和文化终于得以重新启发。羲皇(指黄帝)绘制了卦象,帮助仓颉发明了文字。诗人仰望星空,观察世间的道理,创造文字取代了结绳记事,确立了社会的纪纲。汉字的发明功绩在于尧舜时代,儒家孔子受到了后人的称颂。若是仓颉的造字台仍在,庙中也许会有千年的祭祀。西来的僧人建设寺院,坐落于此。有人说梵文与汉字有相通之处,实际上两者同根同源。无论是旁行还是左行,文字的起源并无二致。这些说法并不合乎经典,儒生们未敢妄言。现今的基础教育已然废弃,流行的书籍充斥世间。不知籀文何以存在,怎能谈论蝌蚪文的起源。感到惭愧的是异域他乡的人们,各自坚守着开创的轨道。究竟谁来承担这样的责任,以往的事情难以指责。又疑问在初造汉字时,鬼神为何没有哭泣。古人曾言,识字的忧患才真正开始。

注释:

  • 万古不长夜:长久的黑夜不再漫长,意指文化的曙光重新出现。
  • 羲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象征着文化的开创者。
  • 仓颉:传说中的汉字创造者。
  • 结绳:古代记录方式,用绳结来记事。
  • 尧文:尧帝的文字,象征着古代文化的起源。
  • 庙食:祭祀的食物,指对文化传承的尊重。
  • 籀斯:古代汉字的一种,象征着汉字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 蝌蚪:象征初期汉字的形态,表明文字的演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管世铭,清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对古代文化的思考,尤其是对汉字及其发展的关注。其风格常带有历史感和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文化复兴与传统价值观念的反思时期。诗人通过对仓颉造字的追忆,表达对汉字文化的珍视与对现代教育的忧虑。

诗歌鉴赏:

《仓颉造字台》是一首极具文化厚度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汉字起源的探讨,传达出对文化传承的珍视与反思。全诗以仓颉造字为中心,描绘了汉字的历史与文化意义。开篇“万古不长夜,斯文焕初启”,以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了对汉字文化复兴的期待与希望。接着通过羲皇与仓颉的故事,强调了汉字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诗中不断提及古代圣贤,如尧、孔子,展示了汉字与中国古代文明的紧密联系。特别是“功在尧文先,宣尼称后死”,不仅回顾了汉字的历史,也反映出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批判了当时教育的衰败,认为小学的废弃与流行书籍的泛滥,使得真正的文化传承受到威胁。

此外,诗中涉及的“籀斯”和“蝌蚪”是古代汉字的代表,诗人通过对这两种文字的比较,表现出对文字演变的思考与对比。最后几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沉思,质疑初造汉字时的环境,强调了识字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整首诗不仅是对汉字的礼赞,更是一种对文化传承与教育现状的深刻反思,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脉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古不长夜:象征古代文化的黑暗即将结束。
  2. 斯文焕初启:文化的新生即将开始。
  3. 羲皇画卦爻:羲皇创造了卦象,为后来的文化奠定了基础。
  4. 厥佐得仓史:仓颉因而得到了历史的记载。
  5. 仰观星斗象,俯察蹄迒理:观察自然与社会规律,反映人类对世界的理解。
  6. 作字代结绳:创造文字代替了古老的结绳记事方式。
  7. 百度立纲纪:文字的产生建立了社会的秩序与规范。
  8. 功在尧文先,宣尼称后死:强调汉字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
  9. 遗台如果在,庙食无千祀:若仓颉的造字台仍在,文化的祭祀便不会中断。
  10. 胡令西来僧,筑室踞其趾:外来文化的影响与本土文化的碰撞。
  11. 或云梵祛偻,本出同父耳:探讨汉字与梵文的关系,表明文化的交融。
  12. 旁行及左行,渊源无异揆:文字的多样性源于同一文化。
  13. 斯言讵合经,儒者未敢是:对文化经典的尊重,儒者对多元文化的谨慎态度。
  14. 小学今废绝,俗书方填委:对教育现状的批判,流行书籍的泛滥。
  15. 不知有籀斯,安论蝌蚪起:对汉字演变的无知与困惑。
  16. 翻惭异域人,各守开辟轨:对外来文化的反思与自省。
  17. 谁当执此咎,已往无可訾:对历史责任的探讨。
  18. 又疑初造时,鬼哭何不知:对汉字创作时环境的疑问。
  19. 先民亦有言,识字忧患始:古人对识字的重要性与社会的忧患意识。

修辞手法:

  • 对偶:如“仰观星斗象,俯察蹄迒理”,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万古不长夜”象征文化的复兴。
  • 排比:强调汉字的历史与价值。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汉字创造与文化传承的追思,表达了对教育现状的关注与对未来文化发展的期待。诗人以深厚的历史感与文化自觉,呼唤人们重视汉字与文化的传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仓颉:象征汉字的创造者,代表着文化的开端。
  • 羲皇:象征古代文化的源头。
  • 星斗:象征自然规律与宇宙的智慧。
  • 结绳:古代的记事方式,反映文化的演变。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也体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提醒后人珍视与保护传统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2. “万古不长夜”中的“长夜”象征什么? A. 文化的衰落
    B. 文化的复苏
    C. 自然现象
    D. 社会动荡

  3. 诗中提到的“仓颉”是指什么? A. 一位古代帝王
    B. 汉字的创造者
    C. 诗人的朋友
    D. 一种书法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与情感思考,但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 《登高》:反映了历史与个人的关系,强调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 《清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二月望日雪二绝 次韵王君贶尚书会六同年 绝胜亭 李诚之待制挽词二首 黄州陪子瞻游武昌西山 咏竹二首 次韵子瞻与苏世美同年夜饮 咀楚文 次韵子瞻凌虚台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出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耂字旁的字 扑楞 剖心坼肝 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靣字旁的字 大瓠之用 突厥文 田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牙字旁的字 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舐的成语 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特识 电子驱蚊器 慢慢腾腾 满面红光 熊经鸱顾 怀铅吮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