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傅凯亭画山水》

时间: 2025-07-12 10:05:19

诗句

半世撄尘网,襟怀总不羁。

但看《高士传》,每与鹿门期。

妙手写生处,幽人坐息时。

上衣山翠好,林壑结相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0:05:19

原文展示:

半世撄尘网,襟怀总不羁。
但看高士传,每与鹿门期。
妙手写生处,幽人坐息时。
上衣山翠好,林壑结相思。

白话文翻译:

一生中经历了许多尘世的纷扰,然而我的胸怀却始终不受束缚。
只要看看高士的传记,他们总是与鹿门相约。
那技艺高超的画家在生动的风景中,幽静的人们在此处歇息。
身着青翠衣裳的我,望着山中美景,心中充满了思念。

注释:

  • :意为遭受、经历。
  • 尘网:比喻世俗的纷扰与牵绊。
  • 襟怀:指人的胸怀、心态。
  • 高士:指品德高尚、志向远大的士人。
  • 鹿门:传说中隐士聚集的地方,象征隐逸生活。
  • 妙手:指画家技艺高超。
  • 幽人:指隐士或心境悠然的人。
  • 山翠:形容山的青翠欲滴。
  • 林壑:指山林和沟壑,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色。

典故解析:

“鹿门”出自古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鹿门即指隐士的居所,而“高士传”则是指历代高士的传记,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人格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觉罗成桂(约1640-约1710),清代诗人,满族人。他以诗词和书法见长,作品多描写山水风光、抒发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对高洁人格与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隐士生活,传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对高士理想的向往。开头两句以“撄尘网”表现了诗人经历的尘世纷扰,接下来则通过“高士传”引出理想中的隐士生活,表现出一种超脱的情怀。诗中的“妙手写生处”与“幽人坐息时”构建了一个宁静的画面,诗人仿佛置身于这幅画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最后两句“上衣山翠好,林壑结相思”,用山水的美好与思乡之情相结合,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内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半世撄尘网:表达诗人半生经历的纷扰与困扰。
  2. 襟怀总不羁:尽管经历纷扰,诗人的胸怀始终自由。
  3. 但看高士传:只需看看隐士的传记。
  4. 每与鹿门期:他们总是与隐逸生活相约。
  5. 妙手写生处:描绘技艺高超的画家在自然中写生。
  6. 幽人坐息时:幽静的人们在此休息。
  7. 上衣山翠好:身着青翠衣物的我,欣赏山的美丽。
  8. 林壑结相思:山林之间寄托着我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襟怀总不羁”与“幽人坐息时”,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尘网”比作世俗的羁绊,生动形象。
  • 意象:运用“山翠”、“林壑”等自然意象,传达内心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对高士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与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翠: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幽人:象征隐逸与超脱。
  • 鹿门:象征理想的隐士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撄尘网”意指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世俗的纷扰
    C. 自然的宁静
    答案:B

  2. “高士传”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传记
    B. 隐士的传记
    C. 画家的传记
    答案:B

  3. 诗中的“山翠”代表了? A. 思乡之情
    B. 自然的美
    C. 人生的烦恼
    答案:B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觉罗成桂的作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隐逸的生活态度,但王维更多地融入了禅意,而觉罗成桂则更强调对高士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无俗念 九日 无俗念 游仙二首 其一 升平乐 升平乐 风中柳 风中柳•离别 风中柳•立春日平原道上作 风中柳 鹦鹉善言,忽无故而卒,南宗女师哭之甚哀,余因作此慰之 风中柳 湖上 风中柳 春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匸字旁的字 循名课实 粉骨捐躯 包含烦的成语 世用 隔壁撺椽 己字旁的字 叵信 辛字旁的字 舌人 踏踏 单耳刀的字 形表影附 布控 卤字旁的字 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湿哭干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