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邻圃求桂花并收坠英》

时间: 2025-05-12 08:13:46

诗句

收拾残英捣作汤,小山风味不能忘。

敢烦即遗苍头去,扫取黄金一斛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8:13:46

邻圃求桂花并收坠英

作者:陈深 〔宋代〕

原文展示:

收拾残英捣作汤,小山风味不能忘。
敢烦即遗苍头去,扫取黄金一斛强。


白话文翻译:

我将那些零落的桂花收集起来,捣成汤,虽然味道不如小山上的那种鲜美,但我依然无法忘记。
不敢麻烦您,只希望您能把这桂花带给我,扫取那一斛的黄金(桂花)。


注释:

  • 残英:指桂花的残留花瓣。
  • 捣作汤:将花瓣捣碎做成汤。
  • 小山风味:指在小山上采摘的桂花,味道更佳。
  • 敢烦即遗苍头去:不敢麻烦您,只希望您能把花带走(苍头指的是仆人或下人)。
  • 扫取黄金一斛强:比喻桂花的珍贵,黄金象征着价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深是宋代的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和艺术氛围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热爱。陈深的诗歌大多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际关系的细腻描写。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有关。桂花在中国文化中向来象征着高洁和美好,诗中对桂花的细腻描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桂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生活中细腻情感的追求。诗中前两句通过对桂花的收集与制作,展现了诗人对桂花的珍视和对小山中桂花味道的怀念。在这里,桂花不仅是一种食材,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后两句则转向对他人的请求,表面上是希望他人带走桂花,但实际上反映出一种情感的交流与依赖。诗中“黄金一斛”不仅仅是对桂花的赞美,更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对自然的敬仰,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收拾残英捣作汤:通过“收拾”和“捣作”,表现出一种细腻的生活态度,显示出对桂花的珍惜。
  2. 小山风味不能忘:提到小山,强调了自然中的独特味道,构建了一个美好的意境。
  3. 敢烦即遗苍头去:展现出一种谦逊的请求,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礼仪。
  4. 扫取黄金一斛强:用黄金比喻桂花的珍贵,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桂花比作“黄金”,强调其价值。
  • 对仗:诗中对称的句式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桂花为中心,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眷恋和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流露出一种温柔而淡淡的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花:象征着高洁、美好,承载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 黄金:象征珍贵,反映出桂花在诗人心中的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残英”指的是什么?

    • A. 桂花的果实
    • B. 桂花的花瓣
    • C. 桂花的树枝
  2. 诗人希望他人带走什么?

    • A. 桂花
    • B. 黄金
    • C. 香料
  3. 诗中“小山”象征什么?

    • A. 富饶
    • B. 自然的美好
    • C. 遥远的地方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但陈深的诗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交流,而李清照的作品则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女性的柔情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水龙吟 宴山亭 满庭芳(促织儿) 昭君怨·园池夜泛 八声甘州(中秋夜作) 念奴娇·宜雨亭咏千叶海棠 和白沙先生梅花 和白沙先生菊花 和白沙先生菊花 题樾墩书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纳垢藏污 拯溺扶危 缘木希鱼 鼻针 禾字旁的字 方字旁的字 取累 非字旁的字 田间 严威 洗垢求瘢 尢字旁的字 黄皮刮廲 将心比心 麻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