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4:1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4:19:56
咏山樽二首
蟠木不雕饰,且将斤斧疏。
樽成山岳势,材是栋梁馀。
外与金罍并,中涵玉醴虚。
惭君垂拂拭,遂忝玳筵居。
拥肿寒山木,嵌空成酒樽。
愧无江海量,偃蹇在君门。
全诗翻译:
这段蟠曲的木头没有经过雕饰,只是用斧头随意地劈开。酒樽的形状如同巍峨的山岳,材料是余下的栋梁。外观与金色的酒器并列,内部却盛满了虚空的玉液。惭愧于你为我拂去尘埃,因此我惶恐地坐在华丽的筵席上。
抱着这块寒山之木,空心地做成酒樽。更让我感到羞愧的是,我没有江海般的胸怀,却在你的门前懒散地待着。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以其豪放的个性和广泛的交游著称,作品风格奔放,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咏山樽二首》是在李白的交游生涯中创作的,诗中表达了他对酒樽的赞美与自谦之情,反映出他对高雅生活的追求与自身不足的自省。
《咏山樽二首》展现了李白对酒的深刻感悟与情感的抒发。首联通过对蟠木的描写,暗示了酒樽的天然与质朴,表现出一种不拘一格的艺术追求。李白以“樽成山岳势”将酒樽的伟岸形态与大自然的山岳相联系,展现出酒的壮丽与气派。同时,诗中借用金罍与玉醴的意象,不仅突显了酒的珍贵,也反映出诗人对奢华的向往。
在诗的后半部分,李白表现出一种自谦的情怀。他感到自己在华丽筵席上显得多么渺小与无足轻重,尽管酒樽的外表和内容都显得极其珍贵,但他却感到自己的胸怀有限,难以与江海相比。这种自我反思不仅揭示出李白的谦逊与自省,也加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以酒为媒介,折射出李白对人生、友情与自我价值的思考,既有豪放的外在表现,又有内心的细腻反思,体现了他独特的诗人气质。
逐句解析:
蟠木不雕饰,且将斤斧疏。:蟠曲的木头没有经过雕饰,只是随意用斧头劈开,表现出一种自然与随性。
樽成山岳势,材是栋梁馀。:酒樽的形状如同巍峨的山,所用的材质是剩余的栋梁,暗示酒樽的伟岸和珍贵。
外与金罍并,中涵玉醴虚。:外观与金色的酒器并列,内部却盛满了虚空的美酒,反映出外表与内涵的对比。
惭君垂拂拭,遂忝玳筵居。:感到惭愧于朋友为我拂去尘埃,因而在华丽的筵席上感到不安与自卑。
拥肿寒山木,嵌空成酒樽。:抱着这块寒山之木,空心地做成酒樽,表现出对平凡与朴素的自我认同。
愧无江海量,偃蹇在君门。:愧疚于自己没有江海般的胸怀,却懒散地待在朋友的门前,表达出诗人的自省与无奈。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酒樽的描绘,表达了李白对美酒的热爱与对自我的反思,展现了他豪放与自谦并存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蟠木”指的是:
A. 柔软的木材
B. 盘曲的木头
C. 雕刻精致的木器
D. 高大的树木
诗人对自己在宴席上的感觉是:
A. 自满
B. 自豪
C. 自惭形秽
D. 无所谓
“愧无江海量”中的“江海”象征着:
A. 财富
B. 胸怀
C. 道德
D. 友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与王维的作品中都涉及自然与人情,但李白偏向豪放与奔放,王维则更显内敛与沉静。李白的《咏山樽二首》通过酒樽的描绘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自我反思,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通过对兄弟情谊的思念表现出对亲情的深情。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