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1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15:21
一萼红·玉婵娟
作者: 王沂孙 〔宋代〕
玉婵娟。甚春馀雪尽,犹未跨青鸾。
疏萼无香,柔条独秀,应恨流落人间。
记曾照黄昏淡月,渐瘦影移上小阑干。
一点清魂,半枝空色,芳意班班。
重省嫩寒清晓,过断桥流水,问信孤山。
冰粟微销,尘衣不浣,相见还误轻攀。
未须讶东南倦客,掩铅泪看了又重看。
故国吴天树老,雨过风残。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如玉一样柔美。春天已过,雪花融化,但她依然没有踏上青鸾。花瓣稀疏且无香气,柔嫩的枝条却独自绽放,令人感到她的美丽在世间的流落是多么令人遗憾。曾记得在黄昏时分,淡淡的月光照在她身上,渐渐地,她的身影移到小栏杆上。那一抹清幽的气息,和那半枝虚无的色彩,散发着芬芳的气息。
晨寒依旧,清晓时分,走过断桥流水,向孤山问好。微微的冰霜已消退,但衣衫却没有清洗,重逢时又误以为可以轻易攀附她。无须惊讶于东南的倦客,掩面流泪,看过又再看一遍。故乡的吴地树木已老,雨过风残,景象凋零。
作者介绍: 王沂孙,宋代词人,以其词风清丽、情感细腻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王沂孙的个人情感经历中,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失落,以及对故乡的深情。词中所描绘的景象与情感,映射出当时社会的变化与个人的孤独感。
这首《一萼红·玉婵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词中开篇以“玉婵娟”引出女子的美丽,接着通过春雪融化、花瓣稀疏等意象,表现女子的美丽却显得孤独和无奈。诗人将情感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记曾照黄昏淡月,渐瘦影移上小阑干”一句,描绘了女子在黄昏时分的清幽形象,仿佛在诉说着她的孤独与思念。而后面的“重省嫩寒清晓,过断桥流水”则表现出一种隐约的期待与失落,仿佛在回忆与期待中徘徊。
整首词的情感在“未须讶东南倦客,掩铅泪看了又重看”中达到高潮,表现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结尾处“雨过风残”又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对过往的怀念与惋惜,展现了王沂孙词作的深邃与细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以美为引,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失落的哀伤,展现出诗人对人生与故乡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玉婵娟”指的是什么?
A. 一朵花
B. 一位女子
C. 一种鸟
诗中“冰粟微销”意指什么?
A. 冰霜消退
B. 雪花融化
C. 清晨来临
这首词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喜悦
B. 失落与思念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