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7:37
高阳台·霜楮刳皮
作者:王沂孙 〔宋代〕
霜楮刳皮,冰花擘茧,满腔絮湿湘帘。
抱瓮工夫,何须待吐吴蚕。
水香玉色难裁翦,更绣针茸线休拈。
伴梅花,暗卷春风,斗帐孤眠。
篝熏鹊锦熊毡。
任粉融脂涴,犹怯痴寒。
我睡方浓,笑他欠此清缘。
揉来细软烘烘暖,尽何妨挟纩装锦。
酒魂醒,半榻梨云,起坐诗禅。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冬日的景象,诗人用霜打的纸削成皮,仿佛冰花般的绽放,窗帘上的绵絮因湿气而沉重。诗人自得其乐,不必等到吴地的蚕吐出丝来。水的香气和玉色的难以裁剪的美丽,绣针和茸线也都不必再拿起。伴随着梅花,暗暗卷起春风,在孤独的帐篷中安然入睡。篝火的光映照着华美的毡子,任凭脂粉融化在寒冷中,我却仍然害怕这痴情的寒意。此时我正沉沉入睡,笑他人缺乏这份清雅的缘分。揉来细腻的温暖,怎能不容许自己包裹锦缎?酒意渐醒,半榻上如梨花般的云彩,起身坐下,品味诗禅的悠然。
作者介绍:王沂孙,宋代词人,字仲明,号玉溪,因善于作词而著称,作品多以柔美细腻著称,常以生活琐事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词可能是在一个寒冷的冬日,诗人独自在室内,感受到寒意和孤独,同时也享受着自己内心的安宁。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高阳台·霜楮刳皮》是一首典型的宋词,展现了诗人王沂孙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全诗以清丽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一个寒冷冬日的温暖场景,诗人在这种环境中,感受到的是一种独特的宁静与安适。开篇的“霜楮刳皮,冰花擘茧”通过自然景物引入,展现出一种清冷而又美丽的氛围,犹如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
词中的“满腔絮湿湘帘”生动地描绘出思绪如同湿润的帘子般缠绕,隐喻着诗人内心的感伤与孤独。而后“抱瓮工夫”则转向一种自得其乐的态度,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淡然与从容。尤其在“酒魂醒,半榻梨云”一句中,酒与诗的结合,仿佛是对生活的深切体验与反思,使整首词充满了哲思。
诗人用温暖的姿态回应寒冷,表现了一种内心的自足与宁静。通过细腻而富有层次的意象,王沂孙在这首词中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孤独的哲学思考,展现了宋代词人对情感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丰富的内心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宁静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霜楮”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吴蚕的态度是?
诗中“我睡方浓”表达的情感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