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5:29
白日与明月,昼夜尚不闲。
况尔悠悠人,安得久世间。
传闻海水上,乃有蓬莱山。
玉树生绿叶,灵仙每登攀。
一食驻玄发,再食留红颜。
吾欲从此去,去之无时还。
白天的太阳和明亮的月亮,昼夜都在不停地转动。
更何况你我这些渺小的人,怎么能在这世间长久地生存呢?
传闻在海水之上,有一座蓬莱仙山。
那里玉树生出绿叶,神仙常常前来游玩。
吃一口仙食可以让头发不再变白,再吃一口可以保留年轻的面容。
我想从此离去,离开后就再也不想回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以豪放飘逸的诗风著称,常表达对自由和理想生活的追求。李白的生平充满传奇色彩,游历四方,交游广泛,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创作背景
《杂诗》创作于李白的游历生涯中,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和神仙世界的描绘,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失望以及对长生不老的渴望。
《杂诗》通过对比白昼与夜晚的轮回,展现了时间的无情流逝,表达了人对于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人以白日和明月的轮转引入,揭示了人类在宇宙面前的渺小与无力。接着,诗中提到的蓬莱山则是一个理想化的存在,象征着长生与快乐的归宿。通过描绘仙界的美好,李白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不满与逃避的愿望。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忧伤而又渴望,诗人希望通过追寻仙境达到超脱的境地。其间的意象如“玉树”和“灵仙”,不仅富有美感,同时也蕴含了道教文化中对长生的追求。最后一句“吾欲从此去,去之无时还”则是对现实的彻底放弃,表现了李白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李白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对理想世界的渴望,反映了他追求自由和长生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杂诗》的作者是谁?
蓬莱山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灵仙”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李白的《杂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而杜甫则更关注现实政治和社会问题,表现出两位诗人不同的审美取向和情感表达。
推荐书目